打通农旅融合经脉 做足旅游扶贫文章——访铜川市政协委员、宜君县委常委、县委统战部部长王娜
“杨长亚市长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做优做强特色农业’‘抓好文化旅游产业,加快推动服务业升级’。农业旅游两者有机结合、相互贯通,以农促旅、以旅强农,将会激发出铜川产业转型升级的巨大活力。”在政协铜川市十四届一次会议上,面对记者采访,市政协委员、宜君县委常委、县委统战部部长王娜铿锵有力地说。
一是发展现代农业,力促商品转化。农旅深度融合可以倒逼传统农业迅速转型,通过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增加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提高商品率。要加强与科研院所、文创团队、大型企业的合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将现有农产品转化为包装精良、彰显特色、绿色健康的旅游商品,让铜川樱桃、宜君核桃等富有地域特色的品牌产品与特色景区共同推介,共同成长。二是做足美食文章,发展民宿经济。要挖掘铜川特色小吃的民俗文化,每个环节都把故事讲足,把用餐的过程转变为感知传统文化、接受教育洗礼的过程。建设民俗小吃一条街,将现有宜君西红柿泡馍、耳朵套等地方小吃按照“一店一品”的原则经营,也可发展囊括关中陕北乃至陕西传统小吃的“满汉全席”。因地制宜发展主题鲜明、独具特色的乡村民宿。三是挖掘特色文化,避免同质竞争。文化的差异性才能体现乡村旅游的特色化。要把民间艺人、村中老人、写作能人等各方资源组成团队,深度挖掘,讲好乡村故事,让游客体验到不同的乡村文化。四是找准市场定位,创新开发模式。把铜川全境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规划和建设,邀请经验丰富、思维活跃的专业策划团队,站在全球化的角度,客观分析特色产业优势、客源群体、市场定位、功能配套等,着力打造针对不同人群需求而量身定做的乡村旅游新模式。五是加大营销力度,积聚人气财气。通过大策划、大活动、大营销打好名山、名人、名城牌,提升铜川对外知名度、美誉度。六是培养乡土人才,激发内生动力。要加强乡土文化人才的培养,使农民掌握技能,利用自家住房和菜地进行农家乐、民宿等经营活动,实现农民向景区服务人员的华丽转身。七是注重环境建设,打造美丽乡村。民居改造和新建民居,要凸显乡村特色。绿化美化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让美丽乡村成为游客向往的地方。本报记者 刘冰剑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