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速度”和“西安效能”:让57万人的身份变了(3)
“大西安”居民社会融合加速
2016年,咸阳市渭城区的陈先生放弃了咸阳市公务员的身份,来到空港新城管委会工作。“当时并没有考虑过户口问题。今年2月份政策出来后,为了孩子大学毕业后在西安买房子、找工作方便就想把户口转到西安来。没想到从单位统计需要迁移户口名单,到拿到公安沣东新城分局开出的西安市户口准入证,仅仅只隔了一个周末,我就从一个咸阳人变成了西安人。原来的老同事们都说我早走了一步。”
户籍对于老百姓,重要的不是户口登记本身,而是依附在户籍上政府给予的福利待遇。比如西安市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是145元/月,比咸阳市高30元/月;咸阳市民西安就医的基本医疗保险住院起付标准比西安市民高1050元;城市保障性住房、优质中小学教育资源的户籍门槛始终存在。
“西安、西咸新区户籍同城后,教育、养老、医疗、住房等待遇也将同城,西咸新区内的咸阳市民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户籍同城不是一句空话,也不仅仅是公安部门的事。”在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王立剑看来,要想真正实现户籍同城、待遇同城,不仅要教育、人社、民政、住建、卫计、交通等部门,协调合作、落实待遇;还需要引导西安市的优质资源向西咸新区迁移,特别是将西安市民向西咸新区疏导,加快“大西安”居民社会融合速度。
西安市发展改革委相关人员介绍,西咸新区的发展规划、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专项规划,都将全部纳入西安市统一规划,实现一张蓝图、一体建设。其中既包括城际铁路、轨道交通的延伸、西咸公交无缝对接;也包含实现户籍、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同城待遇。在率先启动户籍同城后,2017年,西咸新区范围内医保也将与西安同城。
据了解,西安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市发改委等10个部门积极与省上和西咸新区对接,研究提出共27个方面61条服务西咸新区的措施。目前,争取给西咸新区充分放权、将西安两个“国字号”试验范围扩大到西咸新区、梳理划分大西安地区的城市功能布局、完善教育管理体制机制、组建西咸新区公安局等29项工作已经启动。
行动正在迅速推进。从3月1日起,西咸新区内的陕D牌证机动车,除“黄标车”外,均可转入西安,换领陕A牌证。如不愿更换,可到车辆管理部门领取相关识别标识后,享受与陕A牌证同等政策。4月1日起,设立在西咸新区政务中心西侧的公安出入境接待大厅就可正式对外办理辖区内中国居民出国(境)和外国人签证、居留许可的受理工作。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