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想方设法助脱贫 真情帮扶为群众
永寿县永平镇杨桥村第一书记孙超工作纪实
永寿县永平镇杨桥村是一个仅有37户的小山村,其中30户都是贫困户,除了在外打工的3户,村子里常住的有34户,这里绝大部分村民的老户籍是商南、安徽、甘肃、河南等地。如今,在来自永寿县委组织部的扶贫第一书记孙超的带动下,通过基层党组织的带领和引导,该村已经提前实现脱贫。
特色产业的领路人
在农村,只有发展产业才能将全村纳入一个良性的致富环境中。有的人能干,可以做管理做统筹;有的人只能干体力活;有的连劳动能力都没有。但发展产业能把不同的群众都放到适合他们的位置,这样在脱贫的路上,才能一个也不落下。从2014年就开始驻村扶贫的孙超,对农村的产业发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通过走访调查,孙超选择了养牛和种植中药材、辣椒作为村子的特色发展产业。
为了建养牛场,孙超与村两委干部跑项目、办贷款,多方筹措资金,共投入120万元建立起一个已经有155头牛的养殖场。通过孙超的努力,为每一户贫困户争取到1万元的扶贫资金,这1万元作为贫困户的入股基金,在养殖场盈利后享受入股分红的福利。为了争取到贷款,专门成立风控小组,由孙超和村干部、镇包村干部作为担保人从银行贷出45万元扶贫贴息款。最终,34户村民全部入股,成立了杨桥良种肉牛养殖场。据孙超估算,明年5月份将生产小牛50头左右,预计明年村里人均分红能达到3000元左右。在种植方面,村子里除了原有的核桃园,又争取到近4万元,发展了120亩的苏籽种植和20亩的一串红辣椒种植。辣椒种植还由扶贫单位县委组织部提供一亩500元的种植补贴。
基层党建暖民心
加上孙超,杨桥村的基层党支部共8位党员。在孙超的带领下,党支部不仅义务承担着养牛场的协调服务工作,还在扶贫工作中起到了先锋带头作用。养牛场刚启动时,许多群众不相信支部画的大饼,大部分村民不愿意入股。孙超一边动员7位党员带头入股,一边入户给村民做思想工作,并以党支部的名义为特困户筹集入股资金。
在动员村民入股的过程中,孙超发现有7户村民因特困无法入股,经组织召开支委会讨论,在村党支部书记张兴亮和孙超的带头下,8位党员举行了一个为特困户捐款的活动,让特困户顺利入股。为了节省开支,孙超代表党支部找到有空置养殖基地的周先生,多次登门拜访沟通借用场地的问题。最终周先生被这个为村民干实事的党支部所打动,同意免费借用养殖基地,等牛场开始盈利后再支付租金。明年年底这个村都要搬到镇里的裕丰社区,搬迁后乡亲们靠啥吃饭?所以再难我们都要把养牛场办起来,有了产业,村民的生活就多一份保障!孙超坚定地说道。
朋友圈里的卖鸡专业户
2014年,孙超就到杨桥村驻村扶贫,在2015年被单位召回的时候,孙超主动要求不换岗。他说:有的项目跑了一半,有的马上就要立项了,那些没跑下的项目我想再跑跑!而这一跑就是驻村近三年,为村民修建了30万吨蓄水池,争取到化肥和玉米种子、小麦种子、除草剂、薄膜等,并发展多种养殖种植产业。这干部跟自家亲戚一样,今年花自己钱给5户买了猪崽,给全村都买了鸡,还通过微信帮我们卖鸡呢!拄着双拐的特困户老曹指着院子围栏里的鸡群说道。
今年,在单位的支持下,孙超申请到近三万元的扶持资金,购买了近两千只青年鸡,分配到户。不管是跟朋友吃饭还是跟认识不久的人聊天,孙超总是习惯性地问一句:你需不需要土鸡?农家散养的土鸡,免费送货上门!朋友们都管他叫卖鸡专业户。从杨桥村到县城有近60里的路,这个免费的爱心快递员风雨无阻开着自己的车给买家送货,细心的孙超为了让贫困户和买家放心,每成交一笔都会让贫困户打一个收条,写清楚成交的金额交给买家。哪家农户的鸡长大了,孙超还定期入户统计,在他的帮助和宣传下,春节前村上的土鸡已销售一空。本报记者 孟丽君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