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开春菜价为何跌跌不休? 本报记者 孙海涛
菠菜每公斤1.6元,甘蓝每公斤2.6元,胡萝卜每公斤3.2元,芹菜每公斤2.8元,大葱每公斤3.8元……这是3月4日人民街综合市场的蔬菜零售价格。今年开春以来,“亲民菜”骤然增多。实际上,每年3月乍暖还寒时,按照这些年的“惯例”,宝鸡蔬菜价格总会小幅攀升。然而,今年这一“惯例”却被打破了,按照我市物价部门对菠菜、甘蓝、胡萝卜、芹菜等21种家常蔬菜的实时价格监测显示,今年3月初,被监测的21种蔬菜较上月环比上涨的仅有土豆1种,而降价的蔬菜品种却达到20种,部分蔬菜降幅达30%以上。
九成菜价走低市民乐见亲民菜
“天气一天天暖和起来,菜价一天天降下去”,不少经常逛菜市场的市民,近来对菜价都有这种感觉。“今天我买了一大把韭菜,准备回去包一顿韭菜鸡蛋馅的饺子。”市民杨雪刚刚在新建路西段集贸市场买了一公斤韭菜,不过花费了4元多。她告诉记者,就在一个月前,想要买下这些韭菜,至少需要9元以上。
采访中,与杨雪感触类似的市民不在少数。有市民告诉记者,往年开春的时候,菜价都会小幅上涨一阵子。没想到,今年几乎所有的蔬菜价格都一路走低,花同样的钱,现在晚上加个菜没什么问题。
市民乐见亲民菜,但蔬菜市场的经营户却很难高兴起来。“今年菜价这么低,从赚钱的角度看,我们收入连去年开春的一半都没有。”一位蔬菜经营户给记者举例:去年刚开春的时候,韭菜零售价每公斤9元左右,零售每公斤至少赚3元,而现在,韭菜每公斤4元,一公斤韭菜只能赚1.5元。如果只是个别蔬菜价格大幅下降也就罢了,但几乎所有的蔬菜都在降价。和去年同期相比,市场摊位费、管理费等却一样不少,每天算算账,实在赚不下多少钱。
采访中,不少蔬菜经营户说,按照往年惯例,每年初春乍暖还寒时,菜价都会小幅上涨,但今年却明显打破了这一惯例。记者查阅去年2月末我市物价部门蔬菜价格监测数据发现,当时被监测的21种蔬菜中,价格环比下降的仅1种,价格环比增长的达20种,豆角、芹菜、甘蓝等蔬菜环比涨幅甚至超过50%。
记者了解到,在今年2月初,一些有经验的蔬菜经营者甚至还打起了“小算盘”,囤积了一些大白菜、洋葱等易于储存的蔬菜,意图在3月小赚一笔。然而,开春后菜价却一反常态一路走低,很多经营户为此赔了钱。
我市物价部门蔬菜价格监测数据显示,今年开春后,全市被监测的21种蔬菜中,价格环比上涨的仅有土豆1种,市场零售价为每公斤4.6元,涨幅为18%。而韭菜、豆角、黄瓜、甘蓝、大葱、西红柿、菠菜、莴笋等20种蔬菜,价格却集体“跳水”,其中,韭菜、豆角、黄瓜价格环比降幅甚至超过30%,而大多数蔬菜的价格环比降幅都在20%左右。
多重因素叠加供大于求是主因
面对今年开春蔬菜价格集体走低的趋势和去年同期集体看涨趋势,很多市民直呼“看不懂”。的确,相关监测数据显示,今年开春后,菠菜、大葱、甘蓝等蔬菜每公斤零售额为1.6元、4元和4.8元,而去年同期,其零售价格却高达9.2元、11.6元和7.2元。菜价反差如此强烈,原因何在?
记者走访我市多家农业合作社和批发市场,业内人士的共识是,正是由于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了菜价剧烈波动。而今春蔬菜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现状,实际上是由跟风种植、气温偏高、集中上市等诸多原因叠加而出现的结果。
第一个原因是受去年蔬菜高位菜价驱动,很多农户增加了蔬菜种植面积。2016年春节期间蔬菜价格总体高位运行,达到近年来的最高值,一些蔬菜价格甚至一路维持高价直到当年秋季。受利益驱动,调动了农户发展蔬菜生产的积极性。在这一点上,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菠菜。时下,我市各大集贸市场菠菜每公斤价格为1.6元,而去年同期,每公斤菠菜售价达到9.2元,一直到去年9月,菠菜仍高达每公斤9.3元。而菠菜种植技术不高,同时越冬生长性强,为此,宝鸡乃至周边地区很多种植户在去年秋季时开始跟风种植菠菜。冬季过后,菠菜大丰收,但却明显供大于求,加之开春后蔬菜供应充足,最终使得菠菜价格较去年秋季严重缩水,出现了秋季时1元“一小把”,春天时1元“一大袋”的怪现象。种植菠菜的农户为此很受伤,我市一些合作社干脆选择了将菠菜园向市民免费开放采摘,不图赚钱,只图赚人气。
第二个原因是气温。我市及周边地区在去年夏天曾遭遇数十年来罕见的高温天气,很多人判断,去年冬季很可能出现低温冰冻等自然灾害,为此,很多蔬菜经营户专门选择了在冬季种植耐寒蔬菜。没想到,去年冬季以来,宝鸡及周边却遭遇了近年来少见的暖冬现象,冬季几乎没有出现明显的冰冻灾害,使得蔬菜单产水平大幅提升。一些蔬菜甚至较往年提前成熟,扎堆上市,这也推高了蔬菜供应量。
还有第三个原因——台风。如今物流发达,南方蔬菜主产区一些蔬菜只需一昼夜就能运抵陕西。而去年10月份南方地区台风频发,一些蔬菜主产区蔬菜播种较晚,采摘期延迟,恰好与北方传统主产区蔬菜上市期撞车,造成集中上市、供应偏多。
菜价持续走低未来或小幅上涨
多种因素导致当前出现蔬菜充足、供大于求的市场形势。采访中,多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随着天气逐渐转暖,大量蔬菜仍将陆续上市,从未来一段时间看,蔬菜市场很难在短期内改变供大于求的态势。不过,如果出现特殊情况,菜价将小幅上涨。
记者在我市恒丰园蔬菜批发市场内采访时,一位从事蔬菜运输行业多年的经营户告诉记者,春季时最怕倒春寒影响菜价。他举例说,从陕南运输蔬菜到宝鸡,通常接货方要求必须在24小时之内到达,但无论是走姜眉公路还是途经凤县到宝鸡,都必须翻越秦岭,但山区海拔高,市区下小雪山里很可能就下大雪,道路时常限行甚至禁行,这就很难保证按时将蔬菜运抵宝鸡。如此一来,蔬菜供应量肯定减少,菜价就很可能上涨。
同时,很多业内人士还担心,一路走低的菜价很可能
影响到农民种植蔬菜的
积极性,使
得蔬菜
种植面积减少,这样一来,在一种蔬菜成长期之后,蔬菜供求关系将出现新变化,很可能导致蔬菜价格上涨。记者从我市农业局了解到,以大葱为例,2015年,我市的种植面积为20999亩,但随着大葱价格一路走高,最终在2016年,农民种植大葱的积极性高涨,全市大葱种植面积达到30485亩,种植面积扩大近50%。而今年开春大葱价格一路走低,这很可能会影响到农民种植大葱的积极性,从而使得大葱种植面积减少,未来供应紧张。
相关业内人士认为,实际上,在近年来菜价忽高忽低的现象中,受影响最大的还是普通家常蔬菜,而韭黄、金针菇等精细蔬菜,受产量和供求关系等因素制约,价格一直较稳定。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