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委员心声
提升文化软实力塑造咸阳文化魂
访市政协委员文君昭
《政府工作报告》简明扼要、切中重点,总结成绩客观公正,有理有据,展望未来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尤其是建成西部文化强市的目标,立意高远,意义非凡。市政协委员文君昭有感而发。
他认为,咸阳文化底蕴深厚,是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不断推出文化惠民工程和精品文化项目,尤其是大西安(咸阳)文体功能区升格为省级经开区,市民文化中心即将建成开放,奥体中心建设进展顺利等,都在为咸阳的城市发展增添亮色。这些硬件设施的建设,也成为咸阳的靓丽名片。但也应该看到,我们的城市文化标识以及内涵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特色也不够鲜明,其知名度和影响力也有待提升。
所以,打造咸阳的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应当大力挖掘咸阳文化内涵和外延,打造具有咸阳特色的城市品牌,不仅要唤醒群众对文化的精气神,更要提升城市的品位和气质。浸润曾经的历史文化基因,传承现代社会文化血脉,塑造出让别人无法复制且又吸引四方的文化魂,这样我们城市的文化自觉、自信、自强就自然呈现出来。文君昭说。(本报记者 薛璐)
完善支撑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电子商务
访市政协委员袁小玉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实施电商十大示范工程,作为一名农村电商创业代表,内心充满期待。市政协委员袁小玉认为,发展电子商务可减少流通成本,激励创业扩大就业,对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袁小玉说,不少农村电子商务存在品类单调、标准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在大的电子商务竞争环境下仍需努力。目前,我市电商发展主要以农产品为主,除规范的政策法规约束之外,还需要以产品为导向,用品质说话。袁小玉认为,政府在出台扶持电子商务发展政策措施的同时,还应加大力度规范产品的质量及运营模式,鼓励传统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展多形式电子交易,发展线上线下联动的新型营销模式。此外,还需规范物流管理,打造高层次、专业化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从业人员,不断完善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体系。在电子商务交易、信用、物流、融资服务等环节,制订一批具有前瞻性、开放性的规范、标准,维护电子商务交易秩序,防范交易风险。
作为一名农村青年创业代表,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之外,有义务带动众多青年人一起做好电商工作。袁小玉表示。(本报记者 沈广睿)
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访市政协委员董静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深化综合医改和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全面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这是改变群众就医的重大实践,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市政协委员董静说,短短几年,我市通过深化医疗改革,市辖三级医院已经能够独立完成心血管介入诊疗操作,这极大节约了医疗资源,也改善了群众的健康状况。
增进民生福祉,着力提高群众获得感,医疗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要实现这一目标,医院必须加强自身建设,使医疗技术水平、就医环境得到不断提升和改善。必须加快人才引进,发展本市的医学院校建设,实现医、教、研三者结合,促进我市医疗、医学院校之间的人才循环发展。必须促进分级诊疗政策的完善落实,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使医疗资源真正服务于需要就诊的患者,避免分诊与利益相挂钩的问题出现,做到患者分诊的自愿化、透明化。同时,要尝试智慧医疗、网上预约挂号、医院自助服务终端机器等,为患者提供便利。此外,要积极与一些大医院在医疗服务质量、预约诊疗检查、大型医疗资源共享、信息一体化建设等方面进行相关合作。(本报记者 刘计划)
推进文化惠民工程致力增进民生福祉
访市政协委员车佳容
《政府工作报告》中描述的打造文化惠民,增进民生福祉,是对咸阳最深刻、最准确的把脉,我们这些文化工作者,应该以此为契机,真正加入到文化兴咸的队伍中。市政协委员车佳容说。
车佳容说,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所在,咸阳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秦文化底蕴,要紧紧把握文化资源优势,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开展基层文化活动,让老百姓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精神层面上也能获得满足感。
车佳容认为,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就是要强化政府主导,不断加大政府在文化基础建设中的投入,夯实文化惠民工程基础。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市民吸纳文化、乐享文化、消费文化、尊重文化的现代生活方式,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政府要有相应的奖励机制和补助,让为百姓文化创作的艺术家们少点后顾之忧,使整条文化补给线运行起来更顺畅,让更多的年轻文艺工作者愿意到基层去。文化工作者也要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改变服务理念,提高为民服务水平。(本报记者 包鑫)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