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从陪跑者到挑战者——高新区备战市十一运会侧记
本报记者祝嘉
四年前,高新区首次参加市运会,由于底子薄、经验少,仅获得总分榜第九名、金牌榜第十二名的成绩,尴尬地扮演了一次陪跑者的角色。四年后,随着一系列体育基础设施的投用、一大批体育后备人才的成长,高新区将以新的面貌重返市运会赛场。日前,记者在高新区采访时,运动员一致表示,他们不甘做绿叶,而要做红花,在市十一运会上精彩绽放。
“希望在大舞台上展示风采”
3月3日下午,金色的阳光洒在高新第一中学的绿茵场上,备战市十一运会的足球小将们正在这里紧张训练。这是一群年龄12至15岁的孩子,虽然来自不同年级和班级,但对于足球的共同热爱,让他们凝聚成一个朝气蓬勃的集体。
据副校长胡小平介绍,高新第一中学在主抓文化课教育的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鼓励、支持学生参加自己喜爱的体育活动,田径、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啦啦操等项目很受学生欢迎。其中,足球项目经过两年训练,已成为高新第一中学的拳头项目,校男足队曾在去年获得全区比赛冠军,并代表宝鸡市在省校园足球联赛中取得佳绩。
现在,这些足球小将们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比赛经验,而市十一运会将成为检验他们竞技水平和训练成果的试金石。高新第一中学八年级学生蔡嘉杰是球队的主力前锋,曾在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训练两年,接受采访时,他表示要与全队共同努力争夺冠军。
据高新第一中学足球教练李钊介绍,学校在足球项目上承担男甲、男乙和女乙3个组别的备战任务,经过仔细权衡和筛选,现已确定了各组别的参赛运动员。对于即将到来的市运会,李钊说:“这是检验我们训练成果的试金石,大家都希望在这个大舞台上展示风采,也想借此机会向其他县区足球队学习。”
“让孩子通过训练磨砺性格”
在市运会青少年组所有20个项目中,幼儿基本体操是“最年轻”“最可爱”的项目,因为所有参赛运动员的年龄都在5岁以下。如何让这些萌萌哒的小朋友有序训练,成为摆在各县区面前的一道难题。
高新区幼儿基本体操的备战任务落在了宝鸡高新幼儿园,既然是体育训练,就得流汗甚至流泪,家长们能舍得让孩子参加吗?据幼儿园教师王怡飞介绍,接到通知后,幼儿园第一时间组织教师参加陕西省幼儿基本体操教练员培训,学习比赛规程、基本动作和训练技巧。然后,教师们挑选适合训练和比赛的小朋友,向他们的家长介绍市运会和幼儿基本体操的相关情况。家长们非常支持与配合,寒假期间准时送孩子来幼儿园训练,而教师也将每天的教学内容发至微信群,家长再根据教学内容督促、指导孩子回家后继续训练,并将训练视频发至微信群。
开学后,幼儿园继续与家长互动,让孩子们通过训练磨砺性格。几个月下来,虽然辛苦,但没有一个孩子喊累。家长们欣喜地看到,孩子学会了2套规定操和10个基本动作,同时,柔韧、耐力、形体等方面也都得到很大改善。王怡飞说:“更重要的是,我们激发孩子的进取心,让他们知道想要成功,就必须努力付出并坚持不懈。”
“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活力”
本届市运会,高新区共参加青少年组田径、游泳、体操、射箭、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拳击、举重、武术散打、武术套路13个项目及成人组足球、篮球、健身秧歌3个项目,运动员共458人,参赛项目和人数均创高新区历史之最。
相比市十运会陪跑者的角色,四年后的市十一运会,高新区更像一个挑战者的角色,这样的角色转变,究竟底气何来?四年前,高新区还没有一片成规模的运动场地,就在短短四年间,高新区利用河道荒滩,建起了渭河生态体育公园、绿色健康主题步道,大规模、高质量的运动场地,每天吸引着众多群众前往锻炼健身。同时,为高新二中、高新三中、千河初中、钓渭初中、磻溪中心小学、二郎庙中心小学、淡家村小学、天王中心小学、钓渭中心小学等一大批学校建成了标准化的塑胶操场,让中小学生有了安全运动的场地,田径和球类项目在各学校风生水起。群众体育火起来,竞技体育自然热起来。在去年举办的市运会年度赛上,高新区在游泳、篮球、拳击、武术散打、武术套路等项目上均有奖牌甚至金牌入账。本届市运会,高新区还将承办网球项目比赛,这也是我市对高新区近年来体育事业发展的一份认可和肯定。
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天勋表示,体育运动场地日益增多,群众健身热情不断高涨,为高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增添了活力。高新区将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务实的精神,认真备战本届市运会。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