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电子商务风生水起促脱贫
本报通讯员 刘颖 张鹏
“我们周大黑的有机黑米,通过电商平台发往全国30多个省市,最远还卖到了澳大利亚。每天光订单就有200多单,做促销活动时每天订单最多达到4000单!”洋县双亚公司电商经理马登亮高兴地对笔者说。像双亚公司一样,该县个体电商张文伟在网上销售拐枣、山茱萸等本地特产,年发货2.3万单,销售额突破200万元;个体电商张莉主推的“黑米妈妈”系列产品,年发货量达8000单,销售额超100万元。“黑米妈妈”、陶盛土鸡蛋、秦汉美农有机食品馆、秋水茶社……仅仅两年时间,地处秦岭南麓的该县电商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不仅让这些不同以往的“商家”有了赚头,也让当地农民尝到了甜头。
该县电商发展起步始于2015年。县委、政府抢抓全省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县项目机遇,积极部署,紧跟潮流,率先在全市提出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战略。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后,该县创新思路,不断探索,把电子商务纳入精准扶贫工作体系,农产品电子商务以脱贫增收为核心,在整个精准扶贫工作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打通农村电商的物流通道,该县与汉中邮政签订了农村电商协同发展合作协议,加强协作和资源整合,有效降低线上线下物流成本,为农村电商发展奠定了基础。截至目前,全县注册企业及个体电商、微商超过2000家,发展周大黑电子商务、鹮宝实业、朱鹮湖电子商务、食大山秦岭生态农场、汉味珍等家知朱鹮湖电子商务、食大山秦岭生态农场、汉味珍等9家知名电商企业,有乐村淘、淘实惠、村掌柜、邮掌柜和掌合天下5个电商运营中心在该县落地,并向镇村延伸。积极整合县域农产品资源,充分利用龙头企业富余资源,注册了“七只朱鹮”系列商标,上线产品达120余种,畅销产品以有机黑米、五彩米、菜籽油、红薯产品、野生猕猴桃、土蜂蜜、土鸡蛋和本地中药材为主,网店到访人次超3000万。个人和商户共入驻淘宝、天猫、京东、苏宁易购、国美、一号店等14个电商平台。
2016年,该县把60个贫困村作为电商脱贫试点,实施电商扶贫支持计划,为试点村建设村级服务站及网点,村级电商服务站所需经费按每村1万元补助,由县财政和包扶单位解决,网站运营由驻村第一书记负责,不断整合现有电商和实体企业的物流渠道,加快建设18个镇办物流配送服务站和240个村级配送点。同时鼓励扶持有能力的贫困户自己创办网站,销售农副产品。针对电商规模逐渐增大、专业人才匮乏等发展瓶颈,积极开展从业人员扫盲、扶贫、提升、进阶四级培训,全方位增强电子商务发展后劲。推荐县内6家知名电商企业为试点村提供技术指导。在他们的带领下,群众严格按照有机产品标准生产农副产品,实现了优质优价,增加了收入,广大群众真正感受到了有机产业和电子商务的实惠。去年农产品上行超过60万单,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