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打呼噜并非睡得香 严重打鼾或诱发多种慢性病
都亚敏
“打呼噜”引发多种慢性病
今年46岁的张立新有多年的高血压、高血糖病史。几年前他开始出现夜间打鼾的症状,鼾声如雷,有时候会出现呼吸暂停、半夜憋醒,严重影响自己和家人的睡眠质量。由于夜间睡不好,张立新白天特别嗜睡,有时候跟人谈话或者开车过程中也会打盹儿。年前,张立新到医院就诊,医生为他进行了多导睡眠图监测,最终诊断为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针对张立新的症状,医生为他进行了鼻腔手术和腭咽成形手术,术后他的夜间打鼾症状逐渐消失,高血压、高血糖等慢性病也渐渐好转。
近日,家住市区胜利桥南某小区的老柳因半夜呼吸暂停,并伴有脑部缺氧、昏迷、神志不清,被送往市区某医院重症监护室救治,经医生多方会诊后诊断老柳的病是由睡眠呼吸暂停引起的。“打鼾,在医学上称为鼾症、‘打呼噜’,是在睡觉时由于呼吸受阻 ,舌与软腭颤动而产生的粗重的声音。在打鼾人群中,很大一部分人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去年10月,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开设了宝鸡市首个鼾症门诊,据该院耳鼻喉科主任何冰介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指每晚7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反复发作30次以上,或睡眠呼吸紊乱指数超过5次∕小时以上,临床分为阻塞型、中枢型和混合型,其中以阻塞型最多,多是由睡眠时咽部肌肉的松弛使咽部软组织完全阻塞上呼吸道或使之明显狭窄引起的。
据了解,鼾症是一种多病因的睡眠呼吸疾病,过度劳累、咽喉部疾病、过度肥胖等都可能导致打鼾。“主要表现为嗜睡、思想不集中,夜间睡眠打鼾伴有呼吸暂停、张口呼吸等,较严重的患者常常夜间憋醒、突然坐起、大汗淋漓。”何冰说,相关数据显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高血压的发生率为50%至90%,重度患者中50%患有冠心病,近30%患者在睡眠中有心肌缺血的经历。此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发病率也明显提高,且与老年痴呆、心律失常和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直接相关。
儿童及特定人群要注意
今年8岁的童童从三四岁开始,晚上睡觉总张嘴呼吸,而且“打呼噜”,满头大汗,半夜经常尿床,白天也总是迷迷糊糊,注意力不集中,多次前往医院就诊均被诊断为因腺样体和扁桃体肥大引起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今年1月份,家人带着童童在医院做了腺样体摘除术,术后童童之前的睡眠问题有了明显改观。“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期,打鼾对他们造成的危害比大人更严重。”市中医医院脑病一科睡眠中心主治医师石春明说,对于孩子来讲,大部分患者是由于扁桃体和腺样体肥大造成的,除此之外,鼻炎、鼻窦炎、颌面部先天发育畸形以及肥胖等原因都会引起打鼾。长期打鼾,通过口腔来呼吸,小孩就会出现嘴唇增厚上翘、上列的牙齿向外突出、下颌短缩、面部表情缺乏的“腺样体面容”。除了对“颜值”造成影响,孩子还会出现遗尿、多汗、多动、记忆力下降、行为异常和生长发育迟缓等一系列症状。
此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于特定服务职业人群,如飞行员、驾驶员等司乘人群影响更为重要,这类人群的睡眠问题,不仅关系自身健康,更关乎社会公众的安全。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是健康人的2至7倍,发生施工事故的风险是2至3倍。
早发现早干预不可轻视
专家表示,比起普通的睡眠疾病,鼾症更加危险,但也更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很多人认为睡觉“打呼噜”是睡得香,实际上,这是睡眠障碍的警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慢性杀手’,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何冰说,对于小孩来说,家长要仔细观察孩子睡眠时是否有打鼾、张口呼吸、憋气、睡姿异常等现象,如果有,要及时到医院耳鼻咽喉科做专门的检查。而对于轻度的成人患者,可到医院通过口腔矫治器、经鼻气道正压治疗等方式进行保守治疗,中度以上的患者则需要通过鼻部手术、减肥手术等其他手术进行治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预防和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有很大作用。”石春明建议,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平时应该加强体育锻炼,多吃蔬菜瓜果,还要戒烟戒酒,因为吸烟会引起呼吸道症状加重,饮酒加重打鼾、夜间呼吸紊乱及低氧血症。肥胖者要积极减轻体重,加强运动,因为肥胖是引起鼾症的重要因素。此外,睡前禁止服用镇静、安眠药物,以免发生危险。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