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汉中】宁强老“愚公”誓把荒山变桑田

2017-03-24 12:17  汉中日报  字号:T|T

本报通讯员 陈捷 刘炳林 文/图

在嘉陵江畔,秦巴腹地,有这样一位六旬老农,他散尽养老钱,硬是在悬崖峭壁上开凿了一条宽4米有余、长4500米的“绝壁长廊”,让天堑变通途;他心怀桑梓,身有疾患,却誓把荒山变桑田。群众亲切的称呼他为当代“愚公”。

“讲起来不是奇闻,谈起来不是笑谈……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上古时代的愚公挑战王屋山和太行山的传说,如今有人将这个传说演绎成了真实的故事。

他叫李永耀,是宁强县燕子砭镇中坝村3组人,65岁的他花光自己11万元养老钱,用掉儿子汇款7万元,获得爱心人士捐款11万元,甚至卖掉了自己的棺材,耗资29.86万元在中坝村修建出了一条宽4米多、长4500米的砂石路。村民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当代“愚公”。

两年时间他倾家荡产为村修路

李永耀年轻时就想法多,点子多,在农机站干过临时工,后来自己开车,是当时镇上最早从事货运的人,他勤勉吃苦,也教育儿子做人做事要脚踏实地,吃苦耐劳,两个儿子在父亲的熏陶下都很刻苦努力,不仅走出了大山,如今在上海也打拼出一番自己的事业,扎下了根。

2015年冬天,李永耀两个儿子李晨、李强回到家乡,摆了3桌酒宴招呼邻里乡亲在自己家吃饭,酒酣耳热之际,时任组长的周自贵叹着气说:“我们村上好多人都要失业了,自从搬下山来,家家户户都没有地种了!”并半开玩笑地对李永耀的儿子说:“你们在外面发财了,也想办法给我们村上的老乡们帮点忙,投资点钱,搞点事啊!”李晨端着酒杯,拍着胸脯说:“你们有想法尽管搞,我力所能及的支持!”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李永耀听着儿子夸下了海口,心里也暗下决心,虽然自己日子越来越好过了,可还有很多乡亲仍然处于贫困线,一定要想办法让家乡人都能过上好日子。

中坝村二、三组原有70多户村民居住在大包山,有土地400余亩。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山上大部分村民房屋受损无法居住,在各路援建力量和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村民们搬下大山,来到山脚下修房造屋,但是土地搬不走,耕种只能回到山上。

“上山只有一条崎岖不平的小路,运送肥料和收庄稼全靠人背肩扛,山上的土特产、果品也运不下来。”村主任张成林介绍说,“年轻人在山上忙活一年也挣不了几个钱,慢慢都外出打工了,村里就剩下中老年人,制约了村里的发展。”

“要想富,先修路,只有修通山上的道路,核桃、药材、蔬果等经济作物才能顺利下山,村民增收才有盼头。”李永耀决定为村民修通上山耕作的道路。

2016年3月,他将自己多年辛辛苦苦积攒下的11万元养老钱,再加上两个儿子从外地给他的汇款7万元,共计18万元,慷慨解囊全部捐给村上。在村干部和热心村民的帮助下,雇来2台挖掘机,2台铲车,2台砂石车开始了施工修路。

但是真正修起路来却并不容易,大包山以岩石为主,村组道路施工不能使用雷管炸药,开凿困难。道路一侧是万丈深沟,另一侧是悬崖峭壁,困难可想而知。但是李永耀面对这些困难,并没有退缩,他带足干粮,每天早上7点多钟就来到大包山上施工修路,一直要忙到下午六七点才回到家里。和他一起义务修路的老组长周自贵感叹地说:“那时候真是不容易,很多地方大型机械上不去,只有把人绑在峭壁延伸出的大树上用破碎锤开凿山石,李永耀以前出过车祸,腰腿受过伤,干活久了腿疼的站不起来,但硬是咬着牙坚持了下来,修路一年多,老李头发都熬白了!”

除去施工修路的辛苦,部分村民开始的不理解也阻碍着修路进程,要修一条四米多宽的道路,必然要占用一些村民的土地,有些村民就不乐意了。为此,他没少挨骂,“祖祖辈辈都是草里蹿,石头上爬,自己也一大把年纪了,不好好享清福,还瞎折腾个啥,路是那么好修的?”面对村民的冷言冷语,他不仅不生气,还主动去做思想工作,陪个笑脸,打个哈哈,递两支烟,软磨硬缠,实在不行了,就动员亲戚朋友去说情。慢慢地,不理解的村民也被李永耀的坚持打动,不少村民还义务加入了修路的队伍,最后连铲车、挖机、砂石车师傅都减免施工费用。

2016年5月底,经过日夜奋战,一条长4.5公里通往山上的道路终于修通。但他并没有满足,水沟还没有挖出来,陡峭的山路急弯处还不够宽,路面也没有平整,于是他又计划着对砂石路进一步改造,可是这时候钱已经不多了,他狠下心来,索性卖了自己的棺材和地里2000斤药材,时逢《汉中日报》得知消息后也来采访宣传老李的义举,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爱心人士纷纷来看望老李,并慷慨资助老人的修路事业。虽然他一再婉拒,西安的爱心人士华宝文和靖有亮还是坚持捐出6万元和5万元给老人修路。

2016年的下半年,他用捐助的11万元和自筹资金开始了进一步路面改造工程,他不仅挖通了水沟,平整了路面,拐弯处加宽到7、8米,还出钱硬化了全村2000多人吃水的源头路面100多米。受到李永耀修路鼓舞,二组组长周怀兴也萌发了动员二组村民集资修路的念头,跟李永耀一合计,老李大加支持,并主动向二组捐款3000元,自己还找车找人帮助二组修通砂石路2.5公里。直到现在,周怀兴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没有老李这个人,二组的路就没着落!”

老人修路的事业也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在获知老人修路的消息后,镇政府立即派人帮助勘察线路,协调村组农户解决占地问题,在全镇掀起学习老人凡人善举的热潮,并在2016年表彰其为该镇首届道德模范。

发展产业他让村民看到了致富路

修路是为了方便村民开发利用好荒置多年的土地,使曾经的撂荒地变成今后的聚宝盆,李永耀边修路边鼓励村民发展产业。

3月19日,三组村民沈元发再次来到自己在大包山重新开垦出的3.5亩土地前,看着自己去年底栽种的清脆李和梨树已经抽出新枝,萌发新芽,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300多株清脆李和梨树,3年挂果,预计年增收2至3万元。

除了动员村民发展产业,他自己又出资购买白果树苗1682株,栽种在道路两侧,他告诉村民,这些树长大后大家都可以采白果树叶和白果卖钱,这些树就算是大家的了。

为了给村民找到合适的产业发展,李永耀经常找村干部不分昼夜的商量谋划,2016年底他出钱带领村委会6名干部远赴四川苍溪、北川、青川等地考察经济作物,初步定下了果树产业附带中药材种植的发展方向,为此,他还打起了广告,吸引外地老板来投资共同开发建设大包山。

“开发好大包山我有信心,现在通往各组的道路基本都打通了,我们不仅有闲置的土地,还有秀丽的山水,雄奇的溶洞,气候水土适合发展多种产业,又是前往国家4A景区青木川古镇的必经之地,发展旅游,度假村也一定有前景!”

问起老李这辈子为做好事,花光积蓄,值不值得?李永耀笑呵呵地说:“人总归要有个追求,我只想在有生之年,把能做的事做得更好,给后代子孙多留点念想!”

乡亲们称呼李永耀为“愚公”,但他的精神并不愚,中国的“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无数个像他一样满腔热血的“好乡贤”,中国梦的实现也需要千千万万个锲而不舍、不分昼夜默默奉献的人!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新学期“伙委会”---促进师幼健康发展

    2017-03-24 11:11阅读

    【商洛】丹凤实行党建工作月例会制度

    2017-03-24 08:12阅读

    【安康】全市防汛减灾警示教育宣传月暨深化河长制宣传活动启动

    2017-03-23 16:05阅读

    渭南市开展首届“最美纳税人”评选活动的公告

    2017-03-23 10:11阅读

    “爱心助朝阳,世纪筑栋梁” —— “花之吻”集团对西安旅游职业中专贫困生的“爱心捐赠”活动

    2017-03-22 16:09阅读

    【商洛】柞水打造全省空气质量最好名片

    2017-03-22 10:35阅读

    【安康】大道河镇月池台村:老橘园里的“新文章”

    2017-03-21 16:02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