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宝鸡是地理坐标更是文化坐标——访 《文艺报》 编辑刘秀娟
本报记者祝嘉
4月19日,当驰骋在高速公路的中巴车从杨凌一进入扶风,《文艺报》编辑刘秀娟就开始了与宝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她说:“早在小学的地理课上,我就通过宝成铁路对宝鸡有所认知,但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时,我还是被宝鸡的城市面貌所触动。”
印象中的宝鸡地处黄土高原、秦岭北麓,交通的掣肘似乎限制着宝鸡走向全国,然而,来到宝鸡不足一天,刘秀娟便完全改变了这个看法。笔直的公路四通八达,耸立的高楼鳞次栉比,在刘秀娟看来,宝鸡散发着一座现代化城市
的气质。当然,最令刘秀娟感兴趣的是这里悠久灿烂的文化。宝鸡跨渭河、依秦岭,恰好位于中国南北的分界点上,又是丝绸之路西出长安的重要节点,这样的地理坐标内涵非常丰富,也奠定了宝鸡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文化地位。刘秀娟表示,宝鸡作为周秦王朝的肇始之地,上承夏商,下启汉唐,创造了璀璨的周礼文化,酝酿了强盛的大秦帝国,对中国历史的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无可替代、不能复制的文化资源。同时,宝鸡还坐拥举世瞩目的法门寺。此外,凤县的红色文化、古羌文化更为宝鸡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刘秀娟感慨地说:“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各种文化在这里交融、共生,宝鸡有责任进行深入挖掘、广泛宣传、巧妙运用,让古文化焕发出新活力。”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