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宝鸡是一座内涵丰富的城市——访 《人民日报》 副刊编辑马涌
本报记者张家旗
在马涌看来,关于宝鸡的话题和感想,可以从“上中下”三个层面来讲。“中”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如果说宝鸡是个妇孺皆知的城市,那这句成语就是最普及化的一个注脚。这个“上”,就是更加“庙堂之上”的说法,宝鸡还有两个名字,叫西府,叫西岐。马涌说,了解中国古代史特别是先秦历史的话,不可能没听说过这个名字,它在历史上的地位,说是塑造了中华民族基因的源头之一,并不为过。
说了“上”和“中”,“下”是什么呢?马涌说,“下”就是最接地气的一方面:吃,大名鼎鼎的岐山臊子面,就是宝鸡的。
在北方的面食里,臊子面的知名度可以说是比肩兰州牛肉面、山西刀削面、河南烩面,绝对是第一梯队的。所以说不管是学者,是普通百姓,还是一个吃货,你可能不熟悉宝鸡的名字,但宝鸡一定有什么东西是一提起来让你觉得“哦原来这个是宝鸡的”,这就是一个城市内涵丰富的表现。
马涌说,作为有内涵的城市,宝鸡的文学势必也是蕴藏深厚、人杰地灵的。比如说这次来的王宗仁。马涌说,宗仁老师是宝鸡扶风人,是当代极有分量的散文家,也是他非常敬重的长辈,是《人民日报》副刊非常重要的作者。“这就像我之前说的‘哦,原来都是宝鸡的’这种感觉。”马涌说。
马涌表示,像这次的活动请到如此多的文学大家云集宝鸡,这不是在哪个省份办活动都能有这样的力度和“面子”的。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