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春霞
“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纵观古今,凡优秀经典作品,无不闪耀着“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的精神追求。听党话、跟党走,坚定文化自信,推出更多反映时代精神、人民呼声,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是我们每一个文艺工作者的崇高使命。
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是文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中华人文精神,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事方式,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育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启迪,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是中国人民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文艺工作者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忘本来,面向未来,创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
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克服浮躁,切不可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粗制滥造。一定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宝鸡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人文景观荟萃,自然风景独特,誉称炎帝故里、周秦文化发祥地、青铜器之乡、佛骨圣地、民间工艺美术之乡。周公在这里制礼作乐,西周凤雏遗址甲骨,最早出现“中国”二字的何尊,被誉为“中华第一古物”的石鼓,以及书法史上称为“三绝”的九成宫醴泉铭碑,都出自这块热土,还有苏东坡的笔墨文迹,以及影响后世的张载的关学,都把宝鸡的文艺推向了一定的高度。当前,全市人民正在为建设幸福新宝鸡而矢志追赶超越、决胜全面小康。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一定要深入挖掘宝鸡历史文化价值,提炼创作一批凸显文化特色、涵育人心的优秀文艺作品。
要以深厚的文化修养、高尚的人格魅力、文质兼美的作品赢得尊重。文艺工作者应当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把增强宝鸡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建成关天副中心城市的信心和勇气,作为最主要的表现,使我们的作品能够更加鼓舞人心、更加凝聚力量。由此,艺术家要加强自我修炼,不断提升能力和水平,苦练内功,谦虚谨慎,以人民为师,向群众虚心学习。要耐得住寂寞,沉下心来用心思考,姿态要放低,感情要接地气,尊重艺术规律,坚守艺术理想,坚守艺不惊人死不休磨砺恒心。“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宝鸡全面建设最具幸福感城市的号角已经吹响,建设市强民富之城,建设生态宜居之城,建设法治安宁之城,建设人文和美之城的核心目标已确立。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作品,让我们一起为幸福宝鸡放歌。(作者系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