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飞向更高的天空记潜心研究高端润滑剂的宝鸡文理学院教授凡明锦
近日,宝鸡市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上,宝鸡文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新型润滑材料研究与开发实验室”的学术带头人凡明锦的创新项目“新型多功能汽车发动机油添加剂”一举夺得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很多在场观摩的企业负责人,在得知宝鸡竟有能做润滑剂研究的实验室后,兴奋地说,“我们找这方面的项目很久了,一直苦于在宝鸡找不到研究支持机构,凡博士的项目能给我们打开创新创业的大门!”
凡明锦博士今年38岁,是宝鸡文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德国洪堡基金获得者(洪堡学者),2016年还入选陕西省第八批“百人计划”。作为一位潜心研究技术的科研工作者,凡明锦的专业研究优势在哪?她的学科研究会给宝鸡工业带来哪些影响呢?近日记者采访了凡教授。
从有机化学转行材料化学
凡明锦身材瘦削,书卷气十足,第一眼看到时,很难想象看似柔弱的她,在润滑材料研究领域取得了如此骄人的成绩。凡明锦2002年6月本科毕业于宝鸡文理学院化学系,2002年9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有机化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在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梁永民教授研究小组从事现代有机合成方法学的研究工作。其间,因科研成绩突出,提前一年免试进入博士阶段的学习,2005年获得香港“求是”奖学金。
2007年6月凡明锦获博士学位,并得到德国洪堡奖学金,作为“洪堡学者”赴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Thorsten Bach研究小组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可见光催化有机合成反应的研究。此前她的学科领域属于有机化学部分,应用领域主要和药物打交道多,2009年当她博士后攻读完毕,却进入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刘维民院士研究小组从事新型润滑材料的研发工作。
一个研究人员从有机化学跳到材料化学领域,能适应吗?由于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里缺一名合成反应领域的专业人员,凡明锦恰好能补这个缺,因此刘维民院士很看重她。于是凡明锦又开始徜徉在润滑材料基础学习的海洋里,孜孜不倦地学习,大概因为有韧性,耐得住寂寞,这个阶段她啃下了跨界的“硬骨头”,三年后就开始承担实验室的具体任务。
科研成果要转化为生产力
凡明锦在兰州从事润滑材料研究时,那里的研究人员曾说过,他们的研究很多时候都是卖给陕西。的确,陕西的工业基础相对比较雄厚,尤其是宝鸡,作为西部工业重镇,汽车、机械加工、金属切削等很多领域都需要用到润滑材料,目前市场上的高端润滑材料基本都产自国外,凡明锦一直想为家乡做点事。
2014年6月,宝鸡文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将凡明锦邀请回院,成为学院高层次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学术带头人”。在学校的支持下成立了“新型润滑材料研究与开发实验室”,并组建了研究团队。目前,“新型润滑材料研究与开发实验室”拥有近1000万元的仪器设备,具有良好的仪器平台条件。研究团队由6名博士和5名在读硕士研究生组成,人员结构合理,研究基础雄厚。处在实验室里那些形状各异的瓶瓶罐罐之间,凡明锦就像是个天生的指挥家,轻扬手臂便可奏出跌宕起伏的美妙乐章。对事业的热爱,让“两点一线”的枯燥生活仿佛也变得趣味十足。
凡明锦告诉记者,研究人员如果只将目光盯在写论文和争取项目,而没有将研究成果实实在在地转化为生产力,那科研之花虽然鲜艳但不鲜活,只有真正用到产业发展中,才有更强的生命力,研究也才能奔向更高的天空。
凡明锦结合化学化工学院已有平台条件及研究基础,拟开展绿色离子液体润滑剂研究与开发工作,力争为陕西乃至全国的机械加工、矿山开采、交通运输、电子工业等提供润滑方面的技术支持,为我国环保性润滑剂的研发作出贡献。此外,凡明锦作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计划)子课题的骨干成员,正带领着新型润滑材料研究与开发实验室与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刘维民院士研究小组合作,为我国下一代航空发动机油的研发开展重要工作。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