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岐山县蒲村镇——扶贫干部跑断腿懒汉只知等靠要
在岐山县,一些贫困户看到扶贫政策这么好,不是主动寻找项目,与扶贫干部对接,而是坐在家里等政策上门,等项目和资金送到手。扶贫干部跑断腿磨破嘴,他们总是找借口找理由,这些懒惰思想成为脱贫攻坚的“拦路虎”。据了解,在全县54个贫困村中,有些懒汉根本扶不起来,成为脱贫干部最大的忧愁。
在岐山县蒲村镇祥和村,有两户贫困户总是等靠要。46岁的李小明一家五口人,灾后重建时,政府帮助建成了新房,但一直没有打起院墙。这几年,孩子上学,全凭妻子一人打工,年轻力壮的李小明老说自己有胃病干不了活。扶贫干部多次登门,想给他联系工作,他却说外面灶上的饭吃不惯,吃了就胃疼。但干部们发现,他家吃的还不如外面职工灶上的伙食好。扶贫干部一离开,他不是打麻将就是坐在街道闲聊。李小明的母亲说,家里油盐酱醋都是女儿买来的。去年,村上看到他家搞种植,下发了3000元产业补助金,李小明还嫌政府给得少。
该村三十多岁的李少弟,至今没有成婚。父母常年患病,而他却将自己的发型收拾得很前卫,村上人见了都摇头。今年4月下旬,他从外面回了家就躺在床上不动弹。扶贫干部多方动员做工作,他却说,自己没有女朋友心情不好。当听到他想贷款开饭馆的想法时,驻村第一书记韩利说,不要好高骛远,先从小生意做起,并答应给他5000元启动资金,等挣了钱再还。万一不行,免费送几头猪仔,他却说没办法饲养。5月2日,当韩利再次登门督促他行动时,李少弟却不见踪影。他母亲说,儿子常年跑得不在家,从没有给家里寄过钱。看到这家的贫困状况,韩利心急如焚。
记者在益店镇南官庄村采访时,遇到一位中年人,他听说扶贫干部来了,就追问给自己能补助多少钱。记者问:“你身体健全,为啥不去打工,靠力气挣钱?”他竟说自己光棍一条,没心思干活。本报记者纪言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