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乡村女兽医助力脱贫记
本报通讯员 莫荣华 杨晓琼
穿着白大褂、背着旧药箱、骑着电动车……在留坝县火烧店镇有位女兽医,3年间风里来、雨里去,奔走在猪舍鸡棚间,为养殖户排忧解难,帮他们脱贫致富。她,就是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干部周停。2014年3月,周停被调往火烧店镇畜牧兽医站工作。上班的第一个任务,是去石家院村一组张家,给猪打春季疫苗。灵活地翻进老式门的猪圈,2毫升,2针,短短几分钟就完成了注射。张阿姨看得目瞪口呆,欢喜地说:“小姑娘可要在我们这里多待一段时间呀!我们这就缺你这样手艺好的兽医!”
“只要你们需要,我就不会离开。”周停说。孰料,“一语成谶”,这一呆,便是3年。
火烧店镇有不少从事畜禽养殖的农户,周停通过接种春季疫苗,发现镇上的养殖户老年人和贫困户居多,就挨家挨户给他们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此后,只要养殖户有困难,无论周末还是工作日,无论熟人还是生面孔,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只要一个电话,她必定会第一时间赶去帮忙。她的联系电话,成为火烧店镇养殖业户的“专属热线”。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2016年,周停结合自己的业务特点,肩负起了带领村民发展养殖业的重任。“县上出台了‘三养一药一旅游’政策,我们镇环境好,适合动物生长,又是旅游镇,只要家养动物健康长大准能卖个好价钱!”这是她带领村民发展养殖业的初衷。
“李大哥,今天家里的猪吃食好不好?”去年2月11日中午12点左右,中西沟村贫困户李贵德发现,圈里两头200斤左右的青猪病殃殃的,正束手无策时,屋外传来了周停的声音。他赶紧把周停迎进屋里,了解情况后,周停立刻进行了一番检查,发现猪得了痢疾。经过她的及时诊疗,两头猪很快痊愈。
对40多岁的李贵德来说,周停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因父母年迈且残疾,他不得不留在家里照顾,无法外出务工。发展农业种植又无土地,导致家里的日子越过越难。他打算靠发展养殖脱贫,可是一没经验二没技术,怎么办?周停得知这一消息后,主动请缨为他传授养殖技术,每天午休时都要去看看猪的长势,并嘱咐他养殖注意事项。“养猪有个大事小情,多亏有小周帮忙。因为行情好,去年养的4头猪卖了9000元,就养猪这一项产业我就脱了贫!”李贵德高兴地说。
把畜牧技术传给村民,帮助村民扩大畜牧业养殖规模,是周停带领村民脱贫的核心工作。村上的养殖户大多养殖技术不高,动物成活率低,这让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此,她除了给动物看病、注射疫苗外,还充分利用周末时间走村入户传授养殖方法。有了科学的养殖技术做支撑,又有技艺高超的兽医作保障,火烧店镇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发展养殖业。
72岁的石永贵就是周停帮扶的受益者。石永贵的儿子儿媳一直在外务工,家里只有他和老伴两人居住,日子过得清贫且孤独。2014年底,老人打电话告诉儿子儿媳镇上来了个有本事的女兽医,猪、鸡、牛有个大病小病都能看。经过反复合计,一家人决定年后不再外出务工,留在家里养殖繁育母猪。
听说石永贵家准备养猪后,周停便三天两头去他家。猪圈怎么建更好,哪里有上好的种猪,哪个时期需要接种疫苗,通过查阅资料、向专家请教、与同行交流,她帮老人出谋划策。在她的帮助下,去年他家养的8头母猪全部安全产崽,并为家里带来了15万元的收入。“比外面打工挣的钱还多,今年我们继续扩大养殖规模。”石永贵高兴地说,有周停在,发展养殖业他心里踏实。
过硬的业务能力,也为周停带来了多次调离基层的机会,但她一次又一次地选择了留在基层,和村民、养殖户们在一起。
没有高薪,工作环境差,更因为工作忙碌无暇照顾孩子,周停夫妻俩为了照顾孩子的问题,争吵了整整一年。“你的工作又脏又累,整天不着家,这根本就不是女人家干的活!”丈夫曾无数次劝说,让她辞掉工作回家照顾孩子。她也曾动摇过,但是一看到村民那期盼的眼神,就硬不下心来。在她的坚持与劝说下,她的丈夫不得不辞去每月近2万元的高薪工作,回家做起了临时工,并肩负起照看孩子的责任。
“牵着猪羊奔小康,不仅是农民朋友最大的梦想,也是我这个女兽医最大的梦想!”周停说。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