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融”乃大 乘势而起——西安借力“一带一路”加快迈向国际化大都市
驼铃悠悠越千载,丝路合作谱新篇。“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让西安这个曾是东西方文明交流枢纽的内陆城市,再次站到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西安正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积极跳出“城墙思维”,通过整合区域发展格局、营造要素聚集能力、提升开放水平等三大手段,推动西安日益国际化。
4月1日,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在西安市揭牌。
“西咸一体化”整合关中城市群
西安与咸阳两市,同处关中平原腹地。由于西安城市规模偏小,经济总量偏低,2002年陕西省提出“西咸一体化”动议,两座城市签署了《西咸经济一体化协议书》。由于“西咸一体化”在此后十余年间实质性进展缓慢,2014年又设立了涵盖西安和咸阳部分地区的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但西安、咸阳、西咸新区三个主体在共建共享、资源整合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障碍。
为深入推进“西咸一体化”,2017年1月陕西省决定将西咸新区划归西安市代管。目前,西安对接西咸新区的27个方面61条措施,包括户籍、教育、医保、服务、交通等方面的“同城”工作正加紧落实,两地车辆同城同号和户籍同城同户等举措也开始实施。而西安与咸阳两市还将在“城乡规划一体、产业布局一体、基础设施一体、社会管理一体、公共服务一体、环境治理一体”等领域加强衔接和合作。
“西咸一体化”的最终目的,是提升以西安为核心的关中城市群竞争力。打通西安、咸阳、西咸新区的城市功能,可以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好的空间支撑。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陈耀认为,西安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3100年建城史、1100多年的建都史,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将使西安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扮演重要角色,更好发挥其在向西开放中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