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着力构建立体化综合交通体系 今年增开10条以上国际国内航线(2)
到2022年形成
“四主站一辅站”铁路枢纽格局
目前,大西安境内铁路总里程691公里,线网密度6.79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铁177公里,普铁514公里,“米”字形高铁网中的郑西、大西、西宝、西成等线路建成通车,我市高铁通达直辖市及省会城市增至23个。
西安将加快构建“四纵四横”的对外运输大通道,推进银川—西安、西安—十堰、西安—重庆等高速铁路及兰州(定西)—平凉—庆阳—黄陵铁路建设。重点推进西安北—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西安—韩城等城际铁路建设,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西安北客站和西安国际港务区为依托,加快将西安打造成为以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为重点,具有更大辐射范围和集聚能力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西安将重点加快北客站至机场、西安至韩城、阎良至机场等5条城际铁路建设,形成“辐射+环”的城际高速铁路网构架。守望古城80余年的西安火车站改扩建工程也在紧锣密鼓推进,到2022年,不仅自身运力将扩容,还将形成拥有南北双广场、双站房、双地铁、多通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西安境内也将形成由西安北、西安、西安东(纺织城)、新西安南和阿房宫站构成的“四主站一辅站”的铁路枢纽格局。
至2020年,大西安区域内铁路总规模将达到709公里,其中高速铁路里程达到223公里(高铁178公里,城际铁路45公里),西咸新区内高速铁路总里程27公里。基本形成以西安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和覆盖关中20万人口以上城镇、“辐射+环”状城际铁路网,形成联通亚欧的西部桥头堡和国家向西开放的铁路门户。
日均公共交通客运量
(公交+地铁)超过530万人次
构建公路客运枢纽“一核两极”的空间结构,优化全市客运枢纽(场站)布局,提升单个枢纽的设施水平、产业承载力和集聚效应,全面推进大西安公路客运枢纽经济新发展。
2017年新开调整公交线路83条,其中新开线路20条,调整线路63条,是前三年的调整总和,日均公共交通客运量(公交+地铁)超过530万人次,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提升至57.34%。
目前,西安市建成汽车运输枢纽(场站)20个,主城区建成客运枢纽(一级站)7个,城区周边六区县一级站1个,二级站4个,三、四级站8个。其中,主城区客运枢纽(场站)总占地面积约217.28亩,日发送旅客约7万人次。特别是城东客运枢纽集客运、商贸、物流、娱乐为一体,总占地面积达172亩,累计投资2.89亿元,设计日均旅客发送量3万人次,日发送客车1408班次,该枢纽地下一层与地铁1号线、6号线及西临线始发换乘大厅相接,是目前西部唯一、全国领先的客运枢纽站,也是全国“零换乘”和“无缝接驳”距离最短的枢纽站之一,客运枢纽经济得到充分发挥,带动和促进了大西安区域经济追赶超越发展。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