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50余位学者齐聚西安研讨黄帝文化
(记者 李莉)4月2日至6日,2019年清明祭黄帝陵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术论坛在西安隆重举行,开幕式由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高阳主持,副省长徐启方会前接见了与会学者代表,并在大会上作了讲话。西北大学校长郭立宏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省委、省政府相关部门代表莅临学术交流会。
此次活动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西北大学承办。来自内地和港澳台以及海外的50余名学者围绕“祭祀黄帝陵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主题,分别从“黄帝与黄帝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及现代价值”“中华文化的创新与民族复兴”等角度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研讨。本次学术论坛是陕西省“己亥(2019)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复兴内在联系,承传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著名学者云集 探讨黄帝文化
著名学者张岂之、鲁谆、董金裕、刘源俊、林安梧、陈福滨、邓国光、赵馥洁、赵世超、孟祥才、张西平、彭林、蒋国保、李宗桂、葛承雍、王震中、盖建民等参加此次学术交流会,并作了精彩发言。大会共收到论文50余篇。著名思想史家、西北大学名誉校长张岂之教授作了《清明祭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演讲。
黄帝是中华人文始祖,中华文化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黄帝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与会学者从神话传说、《世本》和《史记》等文献以及仰韶文化等考古发现入手,对皇帝名号的由来、以及黄帝形象的形成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黄帝”等名号是人名(酋长名)与族名和神名(图腾神和宗神)的同一,认为黄帝形象是不断充实的。黄帝作为一位功德盖世的人文始祖的形象牢固地嵌刻在了中华民族的心上。此外,还从《庄子》有关黄帝的论述、司马迁的黄帝观、《黄帝内经》的运气说、文化中医等方面探讨了黄帝文化,并认为在黄帝文化研究中应注意提倡新写法、新角度、新问题。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