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8月猪肉价格飞涨 生猪价格较春节前几乎翻番(3)
出栏交易活跃,养殖收益再现
往年,在经历了节前的集中出栏后,多数养殖户进入稳定生产期,市场价格也会进入一个平稳期,通常这一时期养殖户会维持常态生产,或适当补栏,等待“五一”节或“十一”节高峰市场的来临。但是由于上年四季度“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养殖户节前集中出栏后不敢补栏,常态生产也纷纷萎缩,市场供应较往年明显减少。
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3月底,全省生猪存栏为804.6万头,较2018年12月底的839万头减少4.3%,加之疫情警报尚未解除,生猪调运依然受限,市场供应明显趋紧。3月后,因市场供应不足,猪肉消费市场价格陡升,养殖户为弥补前期亏损,将现有生猪提前出栏,市场交易再现活跃。统计数据显示,二季度,全省生猪出栏141.1万头,较上年同期增长9.8%,较往年同期增长5%左右。三季度,天气燥热疫病增加,加之前期利好的市场行情,生产赶不上供需,多地出现存出栏双双下降,生猪市场进一步趋热,价格上涨速度加快。
从养殖收益看,6月出栏一头生猪约盈利200元左右,8月出栏一头生猪约盈利800元以上,自繁自养生猪每头盈利超过千元,多地达到1200元,养殖收益创历史新高。
问卷调查显示,189户养殖户6月底仔猪存栏21.7万头,较3月底减少5.3%,其中大型户减少5.7%,中型户减少1.4%。由此可见,仔猪价格飞涨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养殖户扩大生产规模的愿望,为后市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埋下伏笔。问卷调查显示,84.8%的养殖户对下半年生猪市场发展持看好态度,但仅有27.5%的养殖户有扩大生产的意愿,51.9%的养殖户表示将维持现有规模生产。
从平抑市场物价入手控制生猪价格连环上涨
专家表示,猪肉消费是居民生活的基础消费,在居民的“菜篮子”中举足轻重。目前,由于生猪价格上涨带动市场物价通货膨胀的苗头已经显现,这其间既有市场供求因素,还有物价推高的连环影响因素,如人工、饲料价格上涨和防疫费用大幅度增加等,都是本轮生猪价格上涨的新因素。市场物价高企推动生产成本增加,产品价格上涨必然带动市场物价上行。
因此,必须同时从控制生产成本上升和产品价格上涨两方面入手,同步控制价格上涨,预防通货膨胀发生。一是以政府补贴降低养殖户生产成本,保护生产者发展生产积极性;二是平抑市场物价,降低因生产成本提升推动生猪价格上涨;三是在安全防疫、贴息贷款等与生猪生产关系密切的生产服务领域,扩大对养殖户的优惠力度,使养殖户保持一个稳定发展生产的常态,从而保证市场供需平衡。
记者 毛蜜娜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