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管谈垃圾混装混运问题 将完善末端倒逼源头(4)
如何解决?“政府+企业+小区”合作模式是个好方式
此前,记者走访过沣东新城的白桦林印象小区,该小区已经做到靠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有偿回收垃圾。这些机器由社会企业投放,开展市场化运营服务。该企业负责人曾经告诉记者,无论是设备,还是管理人员,企业都要付出成本,所以需要一些政府的补贴来维持,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政府+企业+小区”合作模式能否在全市推广?陕西省政协委员、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张涛认为,这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如果能处理好末端,尽快让垃圾分类产生效益,就能吸引社会资本进入,解决垃圾分类资金紧缺的问题。
同时,张涛认为,垃圾分类是个系统工程,要做好前端,管理好中端,处理好终端,要杜绝垃圾“一桶烩”还要避免管理“一刀切”。
张涛说,西安垃圾分类从倡导到执行已经得到了广大居民的拥护与支持。但由于一些小区执行垃圾管理的机械化与少数群众长期以来形成的不良习惯,导致垃圾分类工作还存不少问题。一些小区物业在执行定时定点的垃圾分类清运制度时,没有考虑小区居民上下班时间不统一的问题,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在垃圾投放时间段过后连备用垃圾箱也撤走了,让错过时间的居民无法投放垃圾,出现了垃圾混堆的现象。
必须严格要求物业小区执行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清运制度,但需要配备垃圾分类备用箱,要将定时定点清运与常态化投放垃圾相结合,逐步完善小区垃圾分类制度。(记者 凌旎兰逊鸽)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