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管谈垃圾混装混运问题 将完善末端倒逼源头
《西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实施一年多,近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西安进行垃圾分类主要还靠“人”,有专人监管,垃圾分类情况较好;没人监管或者监管不到位的,垃圾混投的情况突出。自垃圾分类实施开始,垃圾混投、混装、混运等问题一直被市民所诟病,这也是城管部门工作中的难点。这些问题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西部网、陕西头条记者采访了政府相关部门和垃圾分类领域的专家。
“12345”工程有序建设 末端处置设施逐步完善
西安市生活垃圾分类服务中心主任孙建军介绍,目前,西安市在垃圾分类顶层制度设计、法规政策完善方面已经走在全国前列,也形成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同时实现了末端倒逼前端,近几年垃圾焚烧厂、厨余垃圾末端处置设施建设等推进迅速,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形势初步显现。
据介绍,西安市垃圾分类末端处理靠的是“12345”系列工程。“1”是指一座综合处理厂,主要处置垃圾处理后的飞灰炉渣和沼渣;“2”是指两个围绕焚烧厂打造的循环利用耦合基地;“3”是指三个中心建设,包括大件垃圾拆分中心、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和有害垃圾暂存中心;“4”是指四个厨余垃圾处理厂;“5”是指五个无害化处理项目。目前,位于沣东新城的西安首家餐厨垃圾处理厂已经发挥作用,高陵、蓝田、沣西新城三个餐厨垃圾处理场建设都正在进行,计划今年年底主体建成,预计明年上半年投运;西安市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置场正在建设中,计划总工期12个月。
西安大部分区县已经建成暂存点,现共有大件垃圾暂存点22座,可回收物暂存点23座,有害垃圾暂存点25座。“今年,西安市还改造提升1502个再生资源回收站,垃圾处理能力大幅提升。”孙建军说。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