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辉瑞老板?辉瑞公司在中国的业务简介(4)
5、国际化进军
海外扩张的主要领导人是鲍尔斯,其父1909年就担任了辉瑞销售和营销部门的领导。鲍尔斯毕业于乔治城大学和耶鲁大学法学院,1941年起受雇于辉瑞的法律事务部,这个新设部门只有他一个人。
1945年,鲍尔斯开始担任约翰·史密斯总裁的助理,并且很快担任高级副总裁。他主要关注国际贸易以及构建辉瑞的海外机构。在“放眼全球,致力于本土化”(“planglobally,engagelocally,”) 的战略指导下,主要通过收购的方式,他领导建立了波多黎各、巴拿马、墨西哥、巴西以及早先建立的加拿大、英国、比利时和日本等分支机构,以及在法国、英国和日本的工厂。
辉瑞海外扩张的持续努力有了很好的回报,1962年的一份数据显示,英国市场上销售额最大的制药企业就是辉瑞,达到840万英镑,到 1964年底,海外销售额达到2.23亿美元,差不多是总销售额的一半。由于他的出色贡献,1965年他被选为辉瑞公司总裁,1968年担任董事长,成为麦基的接班人。在他的领导下,辉瑞公司建立了多学科研究和开发组织,并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获得了几项专利成果。在他1972年退休时,辉瑞达到销售额的新里程碑—10 亿美元。作为董事和荣誉董事长他一直工作到1983年。
6、失去机遇落后于时代
20世纪70年代,对于化工类企业来说,是相当糟糕的时代,化学技术没有新的发展。然而,制药业却迎来了一个新时代。有两股新的创新浪潮,一个建立在生物化学、酶学和微生物学的重大突破基础之上,另一个建立在一门新科学即分子生物学基础之上,也就是DNA重组和遗传工程学的重大发展。
然而,辉瑞公司没有像当初史密斯时代那样敏锐地抓住了青霉素,在这一波技术创新来临时,这家公司在普拉特的带领下仍然在继续并购以及进行更大规模的海外扩张,把业务拓展到几乎所有的国家。
不过,他已经开始盘点家产,使资产合理化,逐渐剥离一部分与核心业务无关的事业,重新聚焦于健康保健市场。这时候,辉瑞作出两项大投资,一项10亿美元,用于扩大生产和营销,一项7.5亿美元用于研发。很显然,辉瑞对从1950年开始就比默克领先一着的营销能力仍然自信满满,轻视了增强自身的技术能力。当营销能力强,而自身产品线不够的时候,辉瑞开始向同行业公司寻求大量的经营许可权,也就是替别的公司销售产品,然后支付授权费用。它从拜耳那里获得了抗传染药Cefoid和心痛定(Procardia),从一家日本公司获得了一种新的抗生素药品,尽管获利不菲,然而,却离时代大潮渐行渐远。
与此同时,默克和礼来这两家公司都紧紧跟上了时代的节拍。
默克公司也像辉瑞一样在60年代大举进入其他领域,实施跨越行业的多元化,但是默克一直没有放松研究和开发,并且较早地剥离了一些不相干业务,集中财力投入研发和营销,到1970年代末,建立起美国工业界最大的拥有4500人的研究机构,以及制药业最大的营销团队,达到6300人。默克的战略获得了回报,依靠“以设计获得发现”,共开发和生产出50多种新药,远远超过辉瑞和其他公司。在分子生物学领域,默克敏锐地与大学合作,开发出历史上第一例用于人体的遗传工程疫苗—乙肝疫苗,1986年获得了FDA的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