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老脊梁撑起一个家——高新区杨家庄村贫困户杨军侠创业脱贫小记

2017-07-12 18:09  宝鸡日报  字号:T|T

本报记者弓旭东

7月7日,节至小暑,烈日炎炎。

地处秦岭北麓半山区的高新区天王镇杨家庄村,地表温度已达35℃。

在该村一组的一处空地上,几名匠人正在给贫困户杨军侠家修建猪舍。“加油干,今天一定要帮老杨把猪圈墙砌好!”“好,早点让老杨的‘宝贝猪’进大房子住。”

年近六旬的杨军侠也没闲着,赤裸着上身,搬着一摞摞的砖头,往匠人手里送,豆大的汗珠从他的额头上如雨点般滚落,但脸上却呈现出笑容。5年了,老杨的笑容真不容易看到。

杨军侠命苦,5年前,遭遇了中年丧子、儿媳出走的厄运,剩下自己和老伴抚养嗷嗷待哺的孙子。他迷茫过。

去年以来,在扶贫干部和村干部的帮助下,他不等不靠,依靠贴息贷款搞生猪养殖,同时精心养殖政府免费送来的中蜂,把自己那风雨飘摇的家撑了起来。

“儿子没了,我就是家里的顶梁柱”

杨家庄村是个靠天吃饭的地方,不少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

原来,儿子在外地干火补,杨军侠在周边打零工,家中光景虽说不上小富,但日子过得安稳。天有不测风云,2012年秋季,一个外地来的电话,打破了杨家的宁静。

“老杨,你娃让车撞了,赶紧来!”

噩耗传来,顿时让老杨一家人惊慌失措。怀着一丝希望,他们连夜赶往事发地,可等待他们的却是一具冰冷的尸体。老伴当场晕倒,儿媳哭着说:“以后可怎么活呀?”

回家的路上,老杨眼前一阵阵发黑,似乎觉得天都塌了下来。数日后,老两口还没从失去儿子的悲痛中走出来,儿媳却留下出生才几个月大的孙子走了!

接连的变故让老杨喘不过气来,他整天愁容满面,也不外出务工了,地里杂草疯长。

老杨家的情况,村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那段时间,村党支部书记杨天才和村主任杨江财几乎天天往他家跑,找他说话,帮他干地里的活,鼓励他从丧子的悲痛中挺过来。老杨渐渐地缓过来了,他说:“儿子没了,我就是家里的顶梁柱,不管咋样,都不能让家人受苦!”

“政策好,我老汉要把这个家撑起来”

命虽苦,志却坚。在村干部的耐心开导下,杨军侠重新振作了起来。

孙子该上幼儿园了,外嫁山下的女儿把母亲和侄子接到自己家中,老杨却没有一同去,他要在家里务庄稼、养猪。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老杨家被定为贫困户,扶贫干部上门给他宣讲扶贫政策,悉心听取他的想法。去年,政府为杨家免费送去了10箱中蜂,还随时进行技术指导,短短一年时间,中蜂就繁殖到50箱。“今年要繁殖,所以没摇蜂蜜,到明年,50箱蜂就能给我带来一笔不小的收入。”老杨说。

因为以前养过猪,老杨还希望发展生猪养殖。有想法,扶贫干部就给想办法。第一书记马兴忠和驻村工作队队长王少敏为他养猪出谋划策。今年2月,21头猪崽送进了他家猪圈。养一头猪政府补助440元,再加上销售生猪的钱,今年仅这一项,老杨就能收入1万多元。

老杨还不满足现状,想扩大养殖规模。村干部又出面协调,帮他找来一块离村组较远的闲置地新建大猪舍,驻村干部还积极争取,为他申请了3万元政府贴息贷款。

这几天,一座9米宽、17米长的新猪舍地基垒起来了。为了加快进度,老杨在工地上忙前忙后,已有一周多时间没下山看孙子了。“党的政策这么好,干部帮咱这么精心,我老汉要把这个家撑起来!”老杨对脱贫充满信心。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西安市中医医院启动“冬病夏治”三伏贴活动 有需要的市民可了解

    2017-07-12 21:07阅读

    西安将组建三级产业生态脱贫团队 依托农业科技促进精准脱贫

    2017-07-12 15:21阅读

    戏曲专场让群众家门口过戏瘾

    2017-07-12 08:18阅读

    汉中市茶叶、植物提取物出口基地跻身省特色出口基地

    2017-07-11 12:24阅读

    6月份西安优良天和污染天对半 臭氧已成为首要“元凶”

    2017-07-11 02:48阅读

    市妇联微信平台脱贫攻坚政策宣传信息日点击量逾4.8万人次

    2017-07-10 14:27阅读

    铜川市举办环境监察执法人员现场采样培训班

    2017-07-10 08:27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