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勇:让农村弱势儿童享受到平等教育
教室里挂着大家对他教育办学肯定的寄语,牛勇总是充满信心。
这所学校是咸阳市的第一家民办学校,这所学校曾经10年没有大门,最初只有6间教室,这所学校面对残障、贫困等弱势孩子可以免费入学,从1988年到现在,这所学校负债29年,但却依然在坚持办学。71岁的校长牛勇,谈起自己创办的学校,他说,这里更像一个温暖的家庭,虽然学校各项配套设施陈旧落后,但是,他希望这所学校的每个教师和学生都能在爱的环境下健康成长,让每个孩子都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成为阳光少年。
不计利益得失,以爱育人
7月17日上午,走进泾阳县安吴镇明日实验小学,虽然已经放暑假,但是一间教室里却传来有节奏的节拍声,20多个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舞蹈。校长牛勇看着孩子们自豪地说:别小看我们这些学生,我们表演的节目常常在县上获奖呢!不止这些,办学29年来,从这所简陋小学走出去了不少优秀学子,他们有的考上名牌学府,有的有了光鲜的职业,这也是让牛勇最骄傲、最欣慰的事。
我曾经在县教育局工作,本身也是一名中学教师,当初办这所学校,其实是对当时教育模式和教育环境的一种挑战,同时,也希望让更多农村有困难的孩子能有学上。牛勇带着记者走在校园内,指着一排排土气的教室说,曾经这里就是一片盐碱地,只有6间小教室,甚至十年都没建得起校门。
而就在当时简陋和艰苦的条件下,牛勇一直坚持办学。如今,全校160多名学生,留守儿童、贫困学生、残障生就占了60多人,而这些孩子牛勇不仅不收学费,还常常贴补他们,剩下的学生也不是人人都能按时交上学费,很多都是打白条,啥时候有钱啥时候交。所以29年来,学校天天负债。
坚持办学 留给后人财富
现在我们学校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可以说近10年学校的发展多亏社会力量的帮助。牛勇说,学校在众多爱心人士的资助下,校舍一天天变多了,教育的配套设施也不断在完善,包括很多村民,都会时不时提着自家的瓜果、蔬菜表达谢意,这也是他一直坚持下来的动力。
现在牛勇的女儿放弃优厚的工作机会,帮着父亲一起扎根农村办学,而让他们觉得最大的瓶颈还是教师队伍的流动,因为待遇低,很多优秀教师选择离开,但是目前仍旧有16名教师在坚守着。牛勇这些年在不断研究自己的教育理论,希望通过多年的实践,形成一套有价值的教育指导资源,留给后人一笔财富。
我始终相信,每个人给别人一份贡献,你才能活得有价值,活得有人气儿。牛勇说,无论遇到多大困难,他都会把学校坚持办下去。
本报记者 马沅聪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