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成为跨越发展的强力支撑
刚刚召开的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梳理和总结了我市上半年的总体工作,特别是对经济运行形势等进行回顾,落实今年后半程的重点工作,是又一次凝聚共识、奋力向前的大会。
随着全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好转和工业产品价格的回升,我市牢牢聚焦追赶超越、践行五个扎实,全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补短板,全市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987.38亿元、增长8.5%,比全省高0.3个百分点,继续为全省经济发展注入正能量。
项目拉动 培育增长点
项目建设是夯实稳增长的关键基础。
6月20日,备受社会关注的CEC咸阳8.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的首台设备吊装。随着这台工艺自动化设备(BUFFER)搬入厂房,标志着CEC咸阳8.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全面进入工艺设备安装及调试阶段,为明年2月首片产品下线打下坚实基础。
立足咸阳优势、嫁接咸阳未来。总投资280亿元、建成后将对壮大我省电子信息产业产生重大影响的CEC咸阳8.6代液晶面板项目,咸阳举全市之力全力发展。
走进咸阳工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高密度的巨量资金砸下电子信息产业两位数的逆势增长,超常规的工作措施形成装备制造产业园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传统纺织业走出国门由纸上概念到落地实施咸阳科学应对经济新常态所带来的换挡不失速、调速不减势的良好态势令人异常振奋。
在CEC8.6代线项目加快建设的带动下,一批新的增长点加速形成。19户上下游企业落户,年产值120亿元的冠捷400万台整装电视机项目开工建设;正泰智能电气松江园区全产业链搬迁装备制造园,4条产品线及3户配套企业已经落户稳工业上,我市出台了落实工业20条措施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3+1111工程。上半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537.4亿元,同比增长21.7%,实现工业增加值514.8亿元,顺利实现了工业经济目标任务双过半。
重点项目进展较快。145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33亿元、占年度计划56.1%,百纳电子科技、航瑞纸品包装等基本建成。
七大支柱产业完成总产值1387.0亿元,同比增长22.1%,呈现出三快三稳一低的趋势。
重点工业项目进展顺利。2017年确定的100个重点工业项目,上半年已有85个项目开工建设,开工率85%。100户成长型企业项目,开工建设75个,开工率75%,已累计完成投资13.4亿元,24个项目已建成投产,新增产值1.6亿元。
这样的数据,这样的图景,勾勒出我市工业加速发展的脉络,重点企业的平稳快速发展,为我市工业经济稳健增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注入强大内生动力。
创新驱动 凝聚新动力
以创新科技为核心,释放发展新活力。
走进陕西奉航橡胶密封件有限责任公司,这个公司仅仅依靠自主研发的油封产品就完全打破国外企业垄断,占据了超过90%以上的全国市场。
咸阳始终把研发投入作为工业转型升级的主阵地,正让创新发展成为全市工业最响亮的冲锋号。
依托统筹整合大西安区域内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科教资源,这几年,咸阳强化科技对产业的支撑作用,不断引导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市上深入实施的12351工程,科技投入年均增长8.9%,先后实施了TFT-LCD玻璃基板量产技术开发及产业化、精密铸件先进工艺技术等116项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有力带动了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57%以上。
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工业大数据平台建设,深化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促进智能制造、协同制造、服务型制造发展。
上半年,中船十二所、陕西科隆开展军民融合试点,中创悦。丝路产业园等双创平台建设顺利,我市发明专利申请358件,技术合作交易额14.9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8%。
全市非公经济占比达到 52.7%。新注册企业 4029户、增长 34.7%。技术合同交易额 14.86亿元、增长6%。
与此同时,我市坚持不懈推进战略招商,把招商引资与优化产业布局、促进转型发展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这给了咸阳抵御经济下行强有力的动力引擎。
实施精准招商和产业链招商,丝博会签约项目167个,总投资1640.9亿元,陕西省(咸阳)项目对接活动达成意向项目99个、总投资1087亿元,中国电器年会引进项目73个、总投资250.9亿元。上半年引进合同项目173个,合同引进资金1944.7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70.5亿元。
我市立足追赶超越自加压力,一大批给咸阳注入强劲活力的发展新动能正在加快培育、形成有力支撑。
服务促动 全市一盘棋
服务业支撑经济增长的特征逐渐显现。
在促消费上,我市大力发展信息服务、养老家政、健康休闲等现代服务业,促进电商快递、乡村旅游等消费持续升温。
据数字显示,上半年,旅游综合收入 165.3亿元、增长 26%。
与此同时,网络消费、共享单车等新业态加快发展,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销售额增长40.2%。
扎实推进西咸一体化,城市功能加速优化。
省上出台了推进西咸一体化政策措施,修编完善我市总体规划,4个县市区 15个街镇托管移交工作全面完成,秦都区顺利承接 12.6平方公里建成区的行政和社会管理职能,地铁1号线三期、11号线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启动了西咸交通对接、疏堵保畅等四大工程,投资109.5亿元的155个城建项目有序实施,北塬一路、平福大道建成通车,奥体中心钢构合龙,市民文化中心内部装修布展及双照调蓄库建设加快推进。
财税结构进一步优化,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5.36亿元、同口径增长7.8%,其中税收占比达到70.2%。财政支出194.08亿元、增长19.1%,民生支出占到85.9%。
县域经济发展加速度强劲,秦都区继续位列全省五强区,彬县、兴平在全省十强县位次前移,这些好的势头是我们追赶超越的最大底气。
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等一系列改革举措仍在深化,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各项优惠政策落地生根我市在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道路上敢于直面困难和挑战,善于用好机遇和优势,自加压力、主动作为,奋力迈出爬坡过坎、追赶超越的更大步伐。
本报记者 李桦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