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宝鸡文化融入公益广告 张 宁
目前,我市正在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其中公益广告提质增量行动就是创建内容之一。在这里,笔者建议,应把彰显“宝鸡符号”、突出“宝鸡名片”更多地融入到公益广告中去。
综观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部委推出的“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公益广告结合,将剪纸、杨柳青年画、泥人张泥塑、丰子恺漫画等中国元素注入了公益广告,生动有趣、立意深远,备受群众喜爱。这些优秀公益广告作品的成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启示。
公益广告,贵在创新。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在升级。细看我们的一些公益广告,有的依然停留在“说教”模式,内容生硬、制作粗糙,很难触及人们的灵魂深处。要想真正把公益广告做到群众心里去,让其发挥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的作用,就必须创新。就宝鸡而言,把本土文化融入公益广告,是一条大有可为的创新路径。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公益广告是一项“灵魂工程”,如果没有文化支撑,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宝鸡是姜炎、周秦文化发祥地,有一批国内知名作家、画家、书法家,剪纸、泥塑、刺绣等民间工艺享誉全国,还有大量的道德模范、感人故事等等,这些都是公益广告创作的好素材。然而,我们的公益广告在与本土文化融合方面不是很充分,宝鸡特色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从传播学角度讲,接近性越强,效果就越好。因此,我们的公益广告应突出原创性、推进本土化,发挥本土艺术家的作用,深入挖掘周礼文化、青铜器文化、石鼓文化等一系列代表宝鸡的文化元素,通过巧妙的构思、新颖的形式,把宝鸡文化与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建设最具幸福感城市、党风廉政建设等一系列重大主题结合起来,创造出属于宝鸡人自己的公益广告。只有这样,我们的公益广告才能引起强烈的共鸣,才能更好地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