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克难创佳绩追赶超越谱新篇 以全民健康托举全面小康——渭南全市卫生计生系统半年工作会议重点解读
本报记者崔晓怡
昨日,全市卫生计生系统半年工作会议召开,学习贯彻全市领导干部大会和全省卫计系统半年工作会议精神,各县(市、区)分别汇报交流后,会议全面回顾了上半年工作,安排部署下半年任务。本报记者将会议重点内容进行解读。
上半年
攻坚克难创佳绩创新实干收获七个“新”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卫计系统以全国、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和市五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引,以健康渭南建设为统领,按照“重点突破、典型引路、全面推进、追赶超越”工作思路,主动担当作为,深入推进医改,突出抓好扶贫,各项工作基本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主要呈现出七个“新”的良好态势。
——健康扶贫创出新模式。万名医生包联因病致贫户行动深入开展,因病致贫家庭数据库和患病档案全部建立,28支市级医疗专家团队送医上门。“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全面落地,一站式结算全面实行。在全省首创“健康扶贫基金”新举措,募集资金8546.1万元。考核指标体系、工作责任清单等做法形成“渭南模式”,得到国家和省上相关部门肯定和关注。
——医改工作实现新突破。城市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销售全面落地,医疗服务价格调整顺利完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推开,普通人群达到31%,重点人群达到42.7%。居民医保统筹区域内政策性报销比例达到79.43%,高出省考指标4.43个百分点。全市药品耗材采购联合体加快组建,“两票制”改革顺利推进。县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成投用,合疗信息化异地结算全部完成,多证合一信息系统在全省率先启动。
——计生转型实现新发展。精细化服务管理镇(办)创建工作有序开展。包含孕前保健、孕期保健、生育登记等9项内容的母子健康手册完成样本设计,即将推广使用。“多证合一”工作列为省级试点。上半年,全市共出生31554人,出生人口自然增长率、符合政策生育率、出生人口性别比等重要指标均在可控范围之内。
——公共卫生工作呈现新气象。代表陕西省接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考核,排名位列全国第11名。12类46项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全面落实,服务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45元。艾滋病、结核病等重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碘缺乏病等6种地方病得到有效预防治疗。积极防范H7N9疫情,全市无重大疫情爆发。常住儿童十一苗基础接种率达97.69%以上。蒲城县被确定为国家健康促进试点县,富平县医院等6家医院列为健康促进试点医院。
——医疗服务水平实现新提升。由市中心医院等机构牵头的15个市级质控中心基本建成,医疗质量精细化管理和全流程质量控制管理模式逐步形成。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创建工作示范点基本确定。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程扎实推进,11家县级综合医院与10家省内省际三级医院签订帮扶协议。中医药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临渭、富平等5个县(市、区)通过省级评审,蒲城、华州区通过国家复审。建成规范化基层中医馆120家。
——群众就医环境得到新改善。争取项目资金2.12亿元,专项资金18.28亿元。市中心医院内科住院综合楼加快建设,市妇幼保健院门急诊综合楼主体完工。临渭区中医院迁建项目、澄城县医院迁建项目等11所县级医院建设项目进展顺利。人才工作继续强化,43名县级医疗骨干参加全科医生轮岗培训,7480名乡医纳入全省乡村医生培训五年规划,依托北京医科大学、复旦大学等院校培养骨干医生67人,市级骨干人才达到92人。
——党风廉政建设得到新加强。“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教育深入开展,从严治党各项要求全面落实,党建基础不断夯实。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医疗行业“九不准”规定,着力纠正药品购销、高值耗材采购使用等重点领域的不正之风,卫计系统行风政风明显好转。
下半年
追赶超越谱新篇全力以赴推进重点工作
下半年,全市卫生计生系统继续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卫计委的决策部署,以问题为导向,以三项机制为保障,严格对照今年年初确定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积极创新,勇于实践,全力推进八项重点工作,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完成。
——以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为重点,下势抓好健康扶贫工作。
将全市因病致贫户按病因、病种细化分类,分别制定宣传政策,让群众了解健康扶贫普惠性政策是什么,个人针对性救助政策是什么,对症下药,因病宣传,确保政策知晓率100%的要求。把“万名医生包联因病致贫户行动”上升到助推分级诊疗落实的高度,针对不同患病群众,采取不同方式,有针对性的提出措施,确保活动深入开展。以三个一批行动为抓手,在大病救治上,慢病签约服务上兜底保障上和一站式结算上,再出措施,明确任务,强化督导,不折不扣落实4个100%。
——以落实五项制度为核心,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重点做好薪酬制度改革和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确保达到省上要求和预期目标;加快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在市级,加快建设紧密型医联体;在县级,探索建立将医疗服务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紧密结合的医共体,构建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同时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行家庭医生网格化管理、团队式服务;加快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加快推行按病种付费为主,按人头、床日付费、总额预付等复合付费方式改革,探索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新方式;抓好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全面推开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和高质医用耗材网上阳光采购,积极落实药品采购“两票制”;加大综合监管力度,依法强化传染病防治和医疗服务监管,加大对医疗机构依法执业监督检查力度,保障群众健康权益。
——以精细化服务管理镇(办)创建为抓手,扎实推进计划生育转型发展。
强力推进计划生育精细化服务管理镇(办)创建、省级幸福家庭示范县创建、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区创建等各项创建工作;进一步完善生育登记制度,认真做好计划生育证件网上办理工作,积极推进“多证合一”;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推进卫生计生机构整合和职能深入融合,优化整合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妥善解决好村级计生专干报酬待遇、养老保障等问题;要加强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建设,扎实抓好“两项”工程,做好计划生育扶助保障工作,推进计划生育转型发展。
——以改善医院环境、提升医疗服务专项行动为着力点,全面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扎实开展以医院环境卫生治理、改善医疗服务形象、优化就医布局流程、开展“一站式”便民服务等为内容的改善医院环境、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专项行动,建立台账,逐项销号,不留死角;抓好质控中心和重点专科建设,结合公卫项目实施情况、群众看病就医需求及常见病、多发病情况,有针对性的推进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创建工作;加强县(市、区)区域内急救指挥中心(站)网络体系建设,实现危机重症患者的抢救和救治是卫生计生应急能力;提升中医药发展质量,完成基层中医馆建设验收工作,实现基层中医馆全覆盖;严格控费,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坚决查处大处方、大检查和过度医疗。
——以示范卫生院创建为契机,扎实落实基本公卫和妇幼重点项目。
要加大示范卫生院创建力度,严格对照创建标准,完善县域内项目考核机制,扎实推进创建工作,促进基本和重大项目工作质量全面提升。认真落实新三版《规范》要求,强化乡镇卫生院网格化管理,不断推进项目信息化进程。加快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年内建成临渭、富平、澄县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落实产科核心制度,降低剖宫产率,全力提高区域救治能力,着力降低新生儿和孕产妇死亡率。
——以落实预防为主方针为导向,积极构建疾病预防控制渭南模式。
强化“医防”合作,全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全部设立公共卫生科,配齐专业技术人员和办公设备。同时要加强儿科、产科、精神科、传染科、康复科、慢病管理科等紧缺专业服务能力建设,并纳入各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一票否决”指标体系;强化重大疾病预防控制,继续做好慢性病、地方病等防控工作,打造疾病控制“渭南模式”;扎实推进创建工作,确保合阳县通过国家级慢性病示范区验收,澄城县、潼关县、临渭区通过省级慢性病示范区验收,完成渭南中心城市巩固国卫和文明城市创建任务。
——以人才、项目、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全力构建卫计事业发展保障要素。
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力争市中心医院综合楼、市妇幼保健院门急诊综合楼年内投用,稳步推进11所县级医院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引才育才并举,进一步发挥现有人才作用,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提供发展平台,形成“不想走”的用人机制。按照“缺什么、引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引进领军型人才和紧缺专门人才,补齐人才短板;强化信息化建设,启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与资金分配管理信息化试点,加大基本公卫项目信息化建设力度,大力推行异地结算,优化省内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程序,利用“互联网+”等各种手段,加快推进远程会诊。
——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扎实做好卫生应急、安全生产和信访维稳工作。
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切实加强对各项改革的预期引导,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逐级落实安全责任;对医疗纠纷、疫苗相关病例、乡村医生待遇、计生特殊家庭等信访突出问题,各县(市、区)、各单位要全面梳理摸排,主动化解,主动稳控,集中时间,集中力量,下势化解一批积案,坚决不上交矛盾;加强对医疗安全重点部门和重点环节的管理,认真开展医疗仪器、设备的安全检查和维护,消除医疗安全隐患,确保不发生各类安全事故,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