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助推宝鸡发展的金钥匙——全市地方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2017-08-15 18:04  宝鸡日报  字号:T|T

一部方志就是一个地方的“信息库”“百科全书”。古训有“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这充分说明了地方志书的资政作用。那么,如何让方志“致用”?这就需要地方志工作者把握资源和地方需求的关系,真正做到服务于社会。

近年来,在第二轮修志工作中,市地方志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地志办)坚持修志与地情资源开发利用“双管齐下”,在城市建设、旅游文化发展、红色革命故事传承等方面,充分利用地情文化资源,使得方志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日益显现。

为旅游发展筑巢引凤

宝鸡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在发展文化旅游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地方志作为一座丰富的旅游资料宝库,给我市不少旅游名胜的开发建设作出了贡献。

太白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人文自然景观众多。《太白县志》集中反映了多彩的传统文化和厚重的历史积淀,为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注入了新的活力。2014年,该县产业综合收入突破10.5亿元,前来休闲观光的省内外游客达150万人次,为打造“西部慢城”作出了方志人的贡献。其中,太白县衙岭三国文化主题公园是群众休闲赏景的好去处,这里环境优美,风景秀丽。然而这座公园建设之初,正是依据了《太白县志》的记载。衙岭又称五里坡,是三国时期就出现的一个古地名。千年以来,进可攻关中,退可守虢川,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入蜀的必经要地,所以常设兵营,又筑城驻兵防守,有官衙,后遂称“衙岭”。2011年,太白县政府通过《太白县志》的记载,对这里进行了旅游开发和建设,并在2012年建成开放了衙岭三国文化主题公园。

眉县的千亩荷塘也是源于眉县旧志。2015年,眉县地志办人员在金渠镇河底村下乡调研时得知,村上有大片的滩涂地,不知用来种植什么。于是,他们翻开眉县旧志,给大家讲了有关渭河滩涂种植莲藕的记载。原来眉县自古就有种植莲藕的历史,早在唐代,眉县北兴村借助自流泉和渭河滩涂种植的九眼藕就是皇家御膳贡品。村干部听后颇感兴趣,他们参考旧志中的记载,建起一大片荷塘公园,被誉为“千亩荷塘”。如今,这片荷塘已被纳入省、市渭河百里画廊建设中,成为闪耀在渭河百里画廊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吸引着八方游客。

类似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陇县的关山草原、龙门洞等景区已经广为人知,陇县社火更是红遍大江南北。2003年,陇县被陕西省命名为民间社火之乡;2012年,中国民协授予陇县“中国社火文化之乡”的称号,陇县社火成了陇县对外宣传的名片。眉县滨河新区水文化游园、白起故里的旅游开发,无不以地方志为依据。志书中的历史记载,成为我市开发旅游资源的宝库、地方文化发展的基石,方志人充分发挥方志“信息库”和“资料篇”的优势,为旅游产业发展源源不断注入了活力。

为经济繁荣出谋划策

地方志是一本“百科全书”,通过查阅方志,可以充分了解当地的资源、物产、矿藏、特产、经济建设的历史和现状,工、农、商各行业的优势与劣势,只有掌握了这些一手资料,才能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取得最好的效益。因此,无论是投资方还是招商者,面临一个经济项目的开发推动,都会有一系列疑问,如何快速准确地解决这些疑问?方志成为首选的“全科工具书”。

全国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四川煜群集团,通过《太白县志》了解到太白县独特气候孕育的10万亩高山有机蔬菜享誉全国。经多次考察洽谈,该集团最终在太白县投资5.5亿元,建设了集蔬菜精深加工、冷藏储运、休闲观光等为一体的太白田园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有力地推动了当地产业转型升级,富裕了一方百姓。

凤县水资源丰富,建有中、小型营运性水电站12座,安装发电机组24台(套),年发电量1146万度,占全县总用电量的18%,而总用电量的82%却需要外买,这种状况一直持续至2010年。2011年,国内大型风电企业有意向投资凤县风力发电。县招商局得知这一信息后,及时与县地志办、县气象局联系,根据县志资料及气象记录,共同编制了招商宣传资料。2011年西洽会上,凤县首先引来龙源电力“筑巢”,后又引进华能新能源、南京高传等企业发展风力发电。至2015年,年发电量除满足凤县生产生活用电外,大量的新能源还用来外卖,经济效益明显,在这过程中《凤县志》发挥了必不可少的资政作用。

另外,《宝鸡市水利志》因其广泛的资料性、实用性、知识性,深受关心水利建设、防洪抗旱、水保生态、水电渔业等广大读者的喜爱。岐山县、麟游县等9个县区在编纂县区水利志时,都参考了《宝鸡市水利志》的水文资料、工程资料,目前9部志书均已出版。今年4月,宝鸡市水保站在编制“全市千池百湖万亩水面生态工程规划”时,《宝鸡市水利志》和《宝鸡江河大典》为其出谋划策。《麟游县志》出版发行后,香港佳南国际有限公司依据县志对中草药资源和麟游制药厂情况的记述,1995年投资39.7万美元与麟游制在矿产资源开发、公路建设、招商引资、抗震救灾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也不容小觑。2014年7月,在眉(县)麟(游县)线公路改扩建前期勘察设计时,路基设计从唐永安宫遗址通过。县地志办依据清光绪九年撰修的《麟游新志草》卷一地舆志中的相关记载,建议绕道修路,最终保护了文物古迹。

为文化传承搭建平台

志书是信息的载体,知志才能用志。然而,方志一直被视为官府之作,仅限于少数文人雅士、政府领导置于案头以备查考利用,寻常百姓不易一睹芳颜,更难达到广为人知。如何让方志成为文化传承的纽带?这就需要方志走进寻常百姓家。

2015年4月,市地志办发出通知,集中5-6月在全市地方志系统开展“读志用志宣传月”活动,并将每年5月定为“读志用志月”。活动开展以来,方志工作者从中挖掘和发现一大批有趣味性的典型事例。同时,5月还开展了“让志书走进百姓家”活动,将1500多册志书、年鉴和地情书籍分别向学校、企业和社会团体赠送,还吸引了甘肃靖远县地志书收藏爱好者前来索要志书。

麟游县地志办利用现代传播媒体,在电视台开设《古今谈》《说古论今》等栏目扩大地方志传播。同时,他们还自主创新,将方志创作成简本,或创作为《资源》《农业》《名胜古迹》等不同的小册子,以满足不同人士的阅读需求,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陇县将志书发放到全县,让其成为群众掌握本县县情的工具。还利用“互联网 +”的优势,加快推进数字化地方志、地情网站建设,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查阅方志资料,成为群众发展经济的好帮手,也成为域外客商、专家学者和关注陇县的各界人士了解陇县的一个窗口。

志书是昨天的记录,明天的见证。今天的人想要了解过去,那就需要志书的帮助,因为一本志书不仅是反映当地地情、文化、风貌的百科全书,也是人们寄托感情、保持联系的纽带。只有让志书走进寻常百姓家,才能被越来越多的爱好者视为不可多得的资料宝典,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汉阴:民警制止损坏行为 水源保护靠大家

    2017-08-15 16:10阅读

    中省市媒体走进山阳户家塬看脱贫攻坚

    2017-08-15 10:17阅读

    汉滨检察: 公开答复信访人 诚心诚意与信访人面对

    2017-08-14 18:14阅读

    延川青年众创空间为梦想插上翅膀

    2017-08-14 10:04阅读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四届三次全会精神 市林业局

    2017-08-12 10:35阅读

    汉阴县投资近6000万元强力推进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2017-08-11 16:05阅读

    铜川市开展气象信息服务企业备案工作

    2017-08-11 08:21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