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华州区:产业打开“脱贫门”

2017-09-23 08:54  渭南日报  字号:T|T

本报记者刘超峰

初秋的一天,冒着蒙蒙细雨,记者来到华州区柳枝镇毕新社区的渭滨千亩莲菜观光园,只见一眼望不到头的莲叶晶莹碧透,粉红色的莲花在风中摇曳,水田间的农家乐游人如织。公司负责人信心满满地坦言,这个集生产、休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综合农业项目可实现300人就业,80户脱贫。这种由“党支部+股份经济合作社+公司+农户”的集体合作组织是建立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基础上的一种经营模式:2000亩流转土地,公司经营,贫困户股民从土地租金、股金分红、劳务收入中每户就可获得超过3万余元收入,实现当年入社,当年脱贫。

这种依靠公司运作、园区带动、贫困户入股的产业扶贫模式只是华州区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全区类似的合作经济组织已经达到120多个。

面对全区4619户、15278人的产业扶贫对象,区上下硬茬,给58个贫困村拨付了1740万元的产业启动资金。为了确保资金真正起到“发酵”作用,区产业扶贫办公室根据大多数贫困户无力创业的实际,鼓励、整合、协助各地通过“公司+基地+贫困户”“小城镇+市场+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党支部+贫困户”4种模式,让“车头”带着“车厢”跑。

“三变”改革,园区带动,公司领衔的创新机制激活了产业扶贫的一汪活水,撬动全区产业项目遍地开花:以瓜坡省级农业示范园为代表的“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通过合作社免费为14户贫困户租赁设施大棚,使贫困户人均收入超过4000余元;以柳枝镇为代表的“公司+基地+贫困户”模式,为54户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人均年劳务收入近2万元。

因地制宜,自创自立的“新奇特”产业也在华州方兴未艾:高塘柿村的200亩猕猴桃、金堆任家滩的40亩高山蔬菜、赤水李马村的200亩濒危药材、杏林李坡的千亩植物园、大明寺王的200亩秋延西红柿等基地产生的经济收入已经达到2600万元,产业项目让贫困户拿到了打开脱贫之门的“金钥匙”。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汉阴:“萌宝贝”乐享免费体检

    2017-09-22 20:24阅读

    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上门为青年创业者送政策

    2017-09-22 08:38阅读

    旬阳县桐木镇卫生院健康扶贫暖民心

    2017-09-20 19:18阅读

    渭南市隆重表彰文明行车好司机

    2017-09-19 08:55阅读

    安康将实现中医医疗养生服务扎根社区

    2017-09-16 10:31阅读

    西安长安区六旬老人免费给村里人理发 坚持近两年

    2017-09-14 23:07阅读

    宁陕法律援助志愿服务“走进”敬老院

    2017-09-13 16:57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