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唱主角”脱贫“广门路”
市科技局局长雷立新与村干部商议2017年脱贫攻坚帮扶工作
市科技局赠送梨树苗
博士赵晓明现场指导酥梨授粉
市科技局向帮扶村赠送农机具
孝东村光荣脱贫大会
——渭南市科技局脱贫攻坚工作纪实本报记者周海燕
9月28日早,蒲城党睦镇孝东村村委会以及驻村工作队都在忙着准备接待远道而来的客人。11时多,两辆大巴车陆续停在了村东口酥梨农业科技园区前面。
来客们打开酥梨的包装袋,仔细观察后,掏出手机,从不同角度对酥梨进行拍照。有几个人围着一棵树,讨论起了树形,以及果面等有关酥梨的专业性问题。时过不久,十几名同志看完梨园后将村书记蒋顺喜围了起来。
“你们这园区现有多少贫困户?贫困户通过什么形式入股或者参与分红?”来访人员关心的问题不仅这些,还对其中有些细节问题进行了询问。
他们正在讨论的梨园,正是市科技局进入该村后,通过引入科技人员,修改树形,建立品牌,畅通渠道,变单兵作战为抱团取暖等一系列科技因素的参与,让帮扶村孝东村脱贫搭上科技的大船,扬帆起航。科技搭台齐心协力
自2014年5月全市开展“三联三包”工作以来,市科技局按照组织安排,包联帮扶蒲城县党睦镇孝东村。
接到任务后,市科技局即刻成立了局长任组长,分管农村工作副局长任副组长,农村科技管理科和下属单位为成员的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村科技管理科,具体负责包联帮扶日常工作。根据相关要求选派懂农业、熟悉农村、热爱农民的优秀年轻干部担任驻村工作队长。并从下属单位中抽调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干部担任队员,组建了驻村工作队,脱离单位驻村开展工作,建立包村工作责任良性机制。
“科技帮扶要区别于其他帮扶,把科学技术引进来,带下去,结合当地特色,育科技之苗,结科技之花,带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在专题研究包联村脱贫攻坚工作会上,渭南市科技局局长雷立新这样说道。
每季度召开一次局党组会专题研究包联村脱贫攻坚工作。市科技局27名干部与村上27户贫困户建立一对一精准帮扶关系,因户施策。5月起,每月第二周、第四周的星期四作为科技系统扶贫工作日,这一天,局系统所有包联干部下到村组,深入帮扶户家中,与其拉家常、话发展、帮助其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与村两委干部共商帮扶事宜,协调解决实际问题。
贫困地区落后,一个重要原因是科技滞后、劳动者科学素质相对较低。
驻村工作队进村后深入调查研究、明确帮扶思路,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强化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运用市场机制积极推进包联村各项工作。
在全面推进各项帮扶工作的同时,重点围绕孝东村酥梨产业做了大量工作。支持建设孝东酥梨科技专家大院。协调西农大徐凌飞教授作为首席专家,县果业局农技人员和当地土专家等人员共同组建技术服务团,摸清制约村上酥梨产业发展的瓶颈,协助制定了《孝东村酥梨产业发展五年规划》。
孝东酥梨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在市科技局的倡议指导下,由蒲城县孝东种植专业合作社组织建设的以服务酥梨产业为主要任务,以面向全县农业科技开展服务的平台。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蒲城酥梨试验站专家为核心,兼顾实际实用性,聘请渭南市农技中心、蒲城县果业局及孝东村酥梨管理技术能人共计11人。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徐凌飞教授担任首席专家。
“专家大院不同于以往需要时才上门的服务方式,而是根据酥梨产业生产特点采取不定期服务,通过技术培训、电话咨询、实地指导等相结合的方式为群众服务,及时推出新技术、新品种,共性技术合作社社员资源共享。”针对专家大院的效用,市科技局副局长周宝元介绍。
近年来在首席专家徐凌飞教授团队的指导下,示范了保花保果、土壤调理、密闭园改造、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等技术。
在市科技局的帮扶指导下,该村基层党建、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美丽乡村等各项工作扎实有序开展,有效地改善了村上群众暂时困难的面貌,有力地优化了村上的产业结构,改善了村上的人居环境,推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
另外,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分管局长积极参加村两委会、基层组织生活,密切了干群关系。
为了使科技局包户干部能更好地完成帮扶工作,市科技局召开科技扶贫暨干部包户脱贫攻坚推进会,邀请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就干部包户工作进行了专题辅导。每年根据单位干部及贫困户情况及时印发《渭南市科学技术局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责任表》,安排系统干部与村上贫困户进行对接,落实责任,加强督促落实。制定了《党睦镇孝东村脱贫攻坚实施方案》。
市科技局还出台了《渭南市科技扶贫脱贫攻坚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大精准扶贫工作,推动贫困村依靠科技创新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开拓创新全力以赴
脱贫攻坚,根在农村,命在农业。
作为一个农业大县,农业产业扶贫无疑是全县脱贫攻坚的重头戏。近年来,结合该村实际,立足“产业是农村长远发展之基,是脱贫致富的主要依托”,市科技局指导该村大力实施特色农业产业化,助力精准扶贫,把贫困群众更好地联结在产业链上,探索出一条稳固长效的脱贫之路。
包联初期,市科技局由局长、分管副局长带队先后4次深入孝东村进行调研指导,为包联村各项工作开展献计献策。
孝东村千亩酥梨科技示范基地是市科技局2014年起重点帮扶贫困村的重要抓手。
孝东酥梨农业科技园区是市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重点支持建设项目,位于党睦镇孝秦路两侧,以孝东村为核心。2016年11月,被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认定为陕西省国定贫困县杨凌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2017年6月,被市科技局认定为市级农业科技园区。
园区的管理机构依托村党支部村委会,目前占地涉及383户161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8户涉及242人。形成了“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果库+电商”“党支部+果库+贫困户”等脱贫模式。核心是,“集约管理,关键环节个人负责”的管理模式,就是酥梨日常是由合作社统一管理,仅在酥梨的授粉、疏果、定果、套袋、套袋后第一次打药、卸果及卖果称重等7个人工量大、责任心强的关键环节上是农户个人负责,其余的农资化肥购买使用均由合作社集中采购集中施用。扣除成本后,先是贫困户与合作社二八分成,后合作社与村集体五五分成,实现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利润最大化。
园区成立后,市科技局帮扶人员从产业长远发展着手,帮助园区申请注册“誉酥园”及“孝东”两个商标。近3年来,园区推广密闭老园改造300亩、用有机肥实施土壤改良150亩、安装太阳能杀虫灯30盏、示范生物制剂壳寡糖粘虫板、诱虫带200亩。
据介绍,园区规划面积2800亩,计划用3年时间建设核心区300亩,示范区700亩,辐射区1800亩。园区内已建成“四横一纵”水泥生产路5公里,及配套灌溉渠6公里。
在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蒲城酥梨试验站及蒲城县果业局专家的指导下,园区以企业为主体,以支部为保障,引进酥梨新品种1个,新技术4项,年培训果农500人次,使示范区优质果率达到82%以上,科技入户率达92%以上,形成新品种栽培技术规范,建立酥梨精准化生产体系,加快推进全县果园管理标准化进程,实现产量明显提高、质量明显提升、农民明显增收。
另外,规范发展经营主体,指导协助村上能人新注册企业4家,协调联系有关企业搭建孝东村酥梨网络销售平台,同时鼓励村民自建网络销售平台拓展销售渠道。
多方落实产业扶贫资金,市科技局先后投入实际项目资金30万元,支持孝东村开展优质酥梨提质增效工作,积极协调省市相关单位,将蒲城县千亩酥梨科技示范园区列入陕西省贫困县杨凌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争取资金15万元,依托西农蒲城酥梨试验站建设专项,统筹开展产业扶贫工作,加强产业技术培训,先后邀请西农及市县有关专家,开展种植、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培训会10余场次,培训人员近2000余人次。探索多种扶贫模式,如1名专家服务1家企业带领5户贫困户的“一帮一带五模式”,1名党员,1名村干部或者1名致富带头人结队1户贫困户“1+1”模式等。
大力开展外围宣传工作,先后举办酥梨文化宣传活动3场次,通过市电视台《农家四季》栏目及华商报、陕西传媒、西部网、渭南日报等10余家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提升了孝东村酥梨知名度。组织村上企业参展2016年第二十三届农高会,“誉酥园”牌酥梨被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组委会评为“杨凌农科扶贫基地优质农产品”。
近3年来,通过市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支持建设已经初见成效,示范户生产的酥梨统一用“誉酥园”商标,已经形成以酥梨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为主的各类企业9个,网上微店3家,预计今年全村酥梨人均收入达7000元。科学规划广开门路进村后他们先后多次召开会议,规范基层阵地建设,坚持各项党建制度,制定村干部值班表,公示值班电话,明确职责分工。建立了每周一晚干部例会制度,仅今年来市科技局派驻的工作队参加的村上各类会议就达40余次。建立公示制度,村级重大事项均在公示栏公示。通过运行情况来看,村党员干部作风有所转变,群众反映良好,干部治理能力也得到提升。
此外,村党支部凝聚力提升干群关系和谐,村上党员由原来的60人增加至现在的72人,村支部也于日前改组为村党总支,实现了各项工作的平稳过渡。村支部获得2015年、2016年度党睦镇“优秀党支部”称号。
“在实施农业产业精准扶贫中,我们通常会碰到这些问题:贫困群众思想观念相对陈旧,接受新事物比较困难;缺乏发展产业的资金支撑,有心脱贫,无钱投入;销售困难,产品变现难,增产难增收。”在多次调研走访的过程中,对上述问题大家意见统一。通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产业精准扶贫,不失为破解上述难题的好模式、好办法。市科技局帮扶该村以来,以科技为先导,加大支持力度,大力推广无公害生物新型药剂,安装诱虫灯,使用反光膜,缠绑诱虫袋等先进管理技术,大力发展酥梨产业提高酥梨品质。确定以酥梨产业为主、葡萄产业为辅的产业发展规划。他们先后5次与村干部讨论商议,确定了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产业提升,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工作思路。制定完善以酥梨产业为主、葡萄产业为辅的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完善了《孝东村酥梨产业发展规划》《孝东酥梨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方案》和《孝东村脱贫工作规划》。
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市科技局先后为孝东村争取各类资金500余万元,水泥硬化生产路5.5公里,砂石硬化生产路2公里,新修生产水渠5.5公里,水泥硬化巷道1.6公里,衬砌渠道4.7公里。维修道桥2座,安装太阳能路灯153盏。清理排碱渠700天,清淤1000余万方。安装标准化体育健身器材8套,新建村文化墙50平方米,大力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村上主导产业对外宣传力度及群众生活居住的舒适度,今年年初,组织市科技局机关干部义务劳动一次,清理孝东村排碱渠周边各类垃圾500余方,栽植绿化树木200余棵,极大地改善了孝东村生产生活环境。
下一步,他们还将继续深化细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此为抓手进一步提升村级干部服务意识,发挥村支部的基层战斗堡垒作用,提升村党员综合素质;继续完善以园区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党支部+”的“集约管理,关键环节个人负责”的孝东脱贫模式。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各项工作;创新村级集体发展思路,不断增加村级集体收入,为农村“三变”奠定基础;发挥好杨凌“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牌子的作用,做大做强“誉酥园”牌酥梨的品牌价值,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再上新台阶。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