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圣故里绽新姿 区域中心在崛起
韩城积极探索渭北工业城市环境治理方式,大力实施“绿”变韩城工程,用“大绿、大美”治环境、改形象,宁要清新的空气,不要污染的GDP。
大力实施农村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优化“五化”工程,投资30亿元建成了10万亩“北林”工程和33公里道路沿线花园式景观长廊,打造了一批国家级、省级生态镇村和环境整治示范村,农村环境整治经验在全省推广。
强力推进铁腕治霾1+8行动和20项专项整治,实施生态环保项目107个,关闭了28家污染企业和20家采石场,全面取缔了黄标车和城区燃煤锅炉,铲除了盘踞龙门地区几十年的面源污染,垃圾填埋和平原镇村“气化”实现全覆盖。一批公园建成向市民和游客开放。
环境治理不仅改变了韩城的对外形象,更让城市内涵和文化有了脱胎换骨的提升。2018年,韩城市被全国爱委会命名为全国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创建通过省级初验,森林城市创建获得国家批复,文明城市取得国省同创资格。
转型发展旅游产业实现优雅转身
关中文物最韩城。韩城市将旅游业作为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抓手,突出“史记文化·黄河文明”两大主题,全力打造精品景区,不断加大旅游营销,完善旅游服务要求,短短几年时间,就实现了旅游的华丽转身。
聚焦核心,项目支撑建设大景区。制定了振兴旅游12项关键性举措,打造六大核心景区,全域旅游框架初步显现。国家文史公园、古城文化街区、猴山度假村、晋公山滑雪场、香山红叶、美丽乡村旅游等一大批景区景点相继涌现。司马迁景区5A创建通过省级验收,梁带村遗址博物馆成为全市第四个4A级景区,龙钢公司3A级工业旅游首创全省先河,党家村跻身全国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黄河龙门风景区项目启动实施,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排名全省第一,古城文化街区荣获中国最佳历史文化旅游项目。
2018年来韩游客1495.72万人次、旅游收入65.98亿元,游客数量和综合收入七年翻了五倍之多,韩城旅游产业化茧成蝶,迸发出从未有过的活力。韩城以崭新的形象入围央视魅力中国城竞选,荣膺16强。
民生为先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建成“1+N”托管模式。开全省公立医院托管民营医院先河,西安交大一附院韩城医院建成运营,与西安交大一附院联合成立韩城市医管中心医疗联合体。率先在全省推行城乡居民异地医保结算工作,实现了省内异地就医联网直接结算。
办好公平优质教育。依托西安交大优质教学资源,建起地方与高校合作、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融合的西安交大基础教育园区。2017年一年,全市新建幼儿园2所、中学1所、小学8所,一次性新增学位1.2万个。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到69.51%。
让百姓“舌尖上”更安全。城区小餐饮“明厨亮灶”率100%,镇办50%以上;建立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园区,引导小作坊进入园区集中管理经营;建成7个便民市场,小摊贩进入市场统一经营、统一管理。
幸福院全覆盖。把农村幸福院建设当做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和脱贫攻坚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全市166个行政村实施农村幸福院项目159个,总投资6000万元,享受幸福院日间照料的老人已经突破2万人,实现了全市重点中心村幸福院全覆盖、全运营的目标。
产业引领共奔小康生活
韩城市百分之七十是山区,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在全市大力发展大红袍花椒产业,几十年不间断,把花椒做成了引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大产业。目前已栽植花椒55万亩4000万株,成为全国最大的花椒生产基地和全国大红袍花椒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2018年花椒年产量2700万公斤,花椒产业年产值达35亿元,全市农民人均花椒收入达8000多元。花椒品牌价值达213.61亿元。大红袍花椒成为韩城农业的标志性产业,成为农民名副其实的“金豆豆”和“绿色银行”。
全市现有花椒加工企业20多家,先后研制出花椒烘干机等花椒加工机械,开发出花椒粉、花椒油、花椒芽菜等20多种花椒产品。斥资40亿元,高标准建成1200亩国家级花椒产业园,园区一期运营后,预计年产值达260亿元。
功能完善区域中心正在形成
计划单列试点以来,韩城紧紧围绕“跻身全国百强,建成黄河沿岸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坚持高起点定位、大手笔投入、高精度发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品质形象,中心城区拉开了“六纵十三横”框架,“一城两区六镇三十个新型社区”的城镇体系基本形成。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70%。
建设区域交通中心。以大项目促进大投资,以大投资带动大发展,构建“大交通、大枢纽、大运输、大服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区域“一小时经济圈”正在形成。太史大街西延桥、327国道韩城段、龙钢龙兴大道、东西少梁桥建成通车,复兴路东段、巍山路等城市道路竣工投用,滨河路龙钢段建设进度加快。禹门口黄河大桥即将贯通,韩合机场通用转支线工作积极推进,西韩城际铁路韩城南站东站、韩城至黄龙高速公路项目纳入省级路网规划。
城市功能更完善。按照旅游城市标准,精雕细琢,打造精品。2012年至2016年,城市建设累计投资158.625亿元,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境等领域重点工程。152辆城市公交投入运营,完成了城市规划展览馆、城市标识、城市绿化等工程。实施了太史大街等三条示范街创建,外立面改造、路灯景观灯更新、慢车道和人行道铺设、道路隔离带安装,城市品位大幅提升。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垃圾无害化处理、城市粪便处理等项目全面建成投入使用。32个五星级旅游公厕和44个停车场全面开放,自行车租赁系统投入运营,韩城标识应用实现全覆盖。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