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航天基地:抢抓商业航天发展机遇 探索创新发展模式
北京时间5月31日凌晨3点22分,马斯克创立的SpaceX(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载人龙飞船成功发射,把两位宇航员送入国际空间站。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商业载人航天发射,是商业航天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
近年来,被誉为下一个蓝海的商业航天,产业前景迅速升温。从概念上理解,商业航天就是采用市场化手段、运用市场机制或按市场规律开展的航天活动,具有产业链条长、服务领域广、带动作用强等特点。
当前,我国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航天活动,通过激发包括航天“国家队”、科研院校和民企等多种创新主体的力量,让新科技和航天技术加速融合,在做大做强航天产业的同时,也促进航天技术的进一步创新跨越。
在此背景下,被誉为“中国航天动力之乡”的西安航天基地,依托自身优势,跑步进位,迅速布局,抢抓商业航天发展机遇,全力逐鹿这一片新蓝海。
前瞻布局 投下商业航天“先手棋”
目前,航天基地已经聚集了陕西星际荣耀空间科技有限公司、银河航天(西安)科技有限公司等技术领先,极具创造力的商业航天企业,形成了箭体设计、火箭发射、卫星应用、推进系统、遥感应用、测控等方面的产业链布局,已成为我国商业航天领域重要一极。
作为我国唯一以航天产业为特色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航天基地自2006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积极发挥科研院所、人才、政策等资源优势,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构建开放的创新体系,在航天装备制造、卫星及应用、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产业方面积累了雄厚的科创力量,为商业航天的腾飞奠定了良好基础。
航天基地拥有航天六院、航天五院西安分院、航天九院十六所等国家级科研院所组成的航天“国家队”。近几年,又立足优势滋养并集聚了商业航天产业的一批高成长性上下游企业,呈现出旺盛的发展活力。
????入区企业星际荣耀相关负责人,对航天基地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满怀信心,他说:“航天基地聚集了大量与卫星、航天技术相关的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资源雄厚、技术领先,具有民营商业航天企业发展所需的条件和环境。而且一直在商业航天领域持续展开积极探索,助力商业航天企业高速发展。”
2019年7月25日,星际荣耀研发的运载火箭“一箭两星”发射成功,实现了中国民营运载火箭零的突破,创造了中国民营商业航天运载火箭“三个首次”。
空天引擎自主研发的“炎驭二号”液体火箭发动机完成了推力室和发动机整机热试车,填补了国内商业化常温无毒动力系统的空白。
银河航天研发的“快舟·富强福”号的快舟一号甲遥九运载火箭,以“一箭一星”的方式成功将我国首颗通信能力达10Gbps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发射升空……
航天基地的商业航天板块,无疑已经站在了中国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的最前沿。
抢抓机遇?开启商业航天新探索
为抢抓“商业航天”这个前沿科技产业发展机遇,在今年4月24日中国航天日当天,航天基地再布下一盘大棋:
航天基地管委会携手108家商业航天企业及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了“国际商业航天产业联盟”,旨在响应国家航天战略布局,链接国内外优秀行业资源,深化和加强商业航天发展。
联盟将引领各成员单位进行协同创新、资源共享、供需对接、技术开发、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紧密合作,协助联盟成员单位完成和解决单一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无法解决的问题,形成合力,以助成员单位之间共同发展,共促商业航天产业发展。
????与此同时,西安航天基地丝路卫星管理运营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该公司的成立,是航天基地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大力推动商业航天发展的全新探索,并将于2021年发射国内首颗环境监测星“丝路一号”星座首颗星,并计划开放约30公斤共享空间,为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单位和个人提供商业化有效载荷搭载服务。
站在商业航天的风口,航天基地登高望远。在充分考虑商业航天火箭研制与发射,卫星制造、测控、数据应用等不同产业链节点、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诉求的基础上,航天基地以促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引领航天领域融合发展为导向,率先出台了国内首个系统性支持商业航天发展的专项政策《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支持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的扶持办法》。
《办法》从加快产业聚集、鼓励企业市场化运作、鼓励加大创新投入、鼓励科技资源共享、支持本地产品采购配套、提升总装集成能力、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提升应用示范能力、拓展国际交流合作9个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引导培育技术创新、产品成熟的商业航天企业,支持落地一批应用示范效果明显的场景应用,进一步推动商业航天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
从推动商业航天发展到参与商业航天,航天基地凭借科技实力“国家队”与极具创新性商业航天企业同频共振,全力以赴助推商业航天产业飞速发展,抢占商业航天蓝海C位,加速推进世界一流航天新城建设进程。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