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文化创业蓬勃发展 文化高地日渐成形

2020-07-10 10:51  兵马俑在线  字号:T|T

西安高新区一直是区域发展的引领者,以高科技产业为优势,不断跑出发展加速度,刷新着招商、开工、建设的新纪录,似乎跑在了时光的前面。在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拥有极其丰富的科技、历史、生态、教育、红色、康养等文化资源,为文化创新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造素材,众多文化创业企业选择高新区作为发展主阵地,实现社会效益和企业收益双丰收。

近日,记者在高新区西安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发现了一处神奇的地方,在这里正在举办一场由西安市城市记忆博物馆与local本地联合主办的,主题为“旧好:记忆陕西|从客厅开始的‘具变’”实物展,观看、摩挲着时光旧物,仿佛时光倒流,回归到上世纪的旧时岁月之中。在高新区,类似的特色文化活动还有很多。前不久,在嘉会坊举行的2020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匠心暖全城”活动,就是高新区文化积淀与区域活力的实证。

近年来,高新区对文化产业的政策引导力度不断加大,制定了《西安高新区关于促进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西安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区多重优惠政策叠加优势,发展势头迅猛,已经成为西安市文化创业的优势基地和文化输出的重要阵地。

深入挖掘本地文化 贴近生活才有生命力

漫步在西安高新区创业园的西安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城市记忆博物馆展厅里,一件件“旧物”静静陈列,这里有老黑板、旧课桌、高低柜、写字台、文件箱;还有用旋钮换台的黑白电视,有八个按键的彩色电视;二八横梁自行车、比几个笔记本电脑堆起来都大的收音机、造型朴实的缝纫机、上海牌手表共同组成了当年响当当的“三转一响”;如果有耐心还能发现当年“燕舞”的老广告,在这些老物件间走一走,总是感觉似乎哪一件是小时代曾经用过的,伸出手摸摸,拿起来翻翻,静下心来听一听,勾起了深埋在心里的久远记忆。

“我们这个展是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九周年的先导展,围绕着这个城市记忆序列,展出关中200年以内的生活日用品。展品都是可以触摸的,缩短展品与观众的距离,更容易寻求情感的沟通。”产业基地示范中心运营方——Local本地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西安市城市记忆博物馆副馆长马宁说,“我们公司在高新区创业园数字出版基地运营全民阅读中心、艺术中心和产业示范中心。长期以来,高新区良好的氛围、密集的企业、人员的素质都给了我们很大的发挥空间,现在这里已经是文创输出的一块重要阵地。”

正如马馆长所说,作为全国第八家、西部首家的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西北数字出版产业驱动者的重任。产业规划主题鲜明,是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基地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和目标,聚集一批国内外数字出版龙头企业,整合数字出版产权内容、编辑、印刷、发行、技术、终端、广告等各环节战略性产业资源。

“我们与多家出版社都有合作,打造产业链。我们将这些有鲜明本土文化特色的出版物和文创产品,长期在全民阅读中心陈列展示。阅读中心是图书馆与书店相结合的形式,拥有海量藏书和开放的空间,80%~90%的书籍入驻企业都可以免费阅读,满足了不同层次的阅读需求。同时,我们还持续开展讲座、论坛等多项活动;另外,还有产业示范中心,它的特色是科技感强和互动体验优势,可以为企业提供路演与会议的空间。艺术中心每年固定举办12场展览,包括艺术展、影像展、摄影展等展览。这三个部分有机组合,有效营造出出版基地的文化创业氛围。”马馆长说。

为非遗增加特色元素 提升出版基地的文化格调

文化包罗万千,高新区的文化企业不仅关注烟火气十足的市井文化,还在挖掘、保护与传承“非遗”方面大胆创新。近日,高新区以一场以“非遗传承·健康生活”为主题的西安2020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匠心暖全城”活动,又一次吸引了市民的关注。活动不仅发布了《2020版西安非遗美食手绘地图》,还举行了非遗传承人现场收徒仪式,向15个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预约式体验点授牌。同时,还宣布高新区“非遗校园传承工程”项目正式启动。

活动承办方——陕西丝路非遗文化有限公司,是陕西省首家对非遗文化进行平台化、专业化、市场化价值挖掘、产品创新、品牌运营、市场推广及产业推动的平台化企业。相关负责人说,“为了更好、更多地展示非遗技艺,我们想了许多种办法,创新了很多形式,活动现场发布的西安市第一批预约型非遗体验坊名录,就是为了有效解决现在非遗参观的难题,提供更好的参观体验。”

据负责人介绍,丝路非遗成立于2017年,是数字出版基地最早入驻的企业之一,公司的项目从禇皮纸开始,逐步拓展到皮影、年画、剪纸、面花等多个项目。“与非遗项目接触得越多,我们感觉到社会责任越大,非遗传承如果不保护下来,将是巨大的损失。”负责人说,“非遗项目想在现代社会中生存下去,就必须与时俱进。但如何创造出符合时代的产品形式,我们一直在深入探索。得益于近年来高新区在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方面力度不断加大,公司也趁着这个‘风口’不断创新,想出各种办法开发多种形式,比如提升非遗制品的品相、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推进预约参观等措施。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们取得了效益与口碑双丰收,这让我们更加信心十足,干劲儿更足。”

丝路非遗一方面为非遗项目创新形式,一方面通过多种形式让更多的人看到非遗、了解非遗,全力让非遗走出西安、走向全国和世界。“可以说,我们就是非遗项目的‘经纪人’,利用公司的社会资源,为非遗项目创造更多的机会,在数字出版基地全民阅读中心就长期展示着我们的最新成果。”负责人一边说,一边介绍着展品,“像脸谱、剪纸、火烧画、花馍、微观社火……还有这些文创产品都是为了展示。”琳琅满目、别具特色的展品与整墙的书籍、特色海报、优雅的背景音乐共同提升了出版基地的文化格调。

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助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高新区传统文化积淀深厚,保留了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非物质文化遗产31项,其中世界级1项,国家级以上3项,省级以上13项,市级以上17项。以集贤鼓乐、国家级非遗项目北张村古法造纸、户县曲子戏等非遗为代表的文化财富,不仅为以Local本地与丝路非遗为代表的文创企业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更是高新区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开创光辉未来的重要基石。

特别是近两年来,高新区在“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不断追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着工匠精神,全力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一改非遗文化“沉睡”的现状,通过举办非遗进校园、非遗文化系列活动等方式,加大对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传播,进一步打造高新文化品牌,推动高新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加强非遗文化建设,挖掘非遗文化潜在的旅游价值,大力发展“非遗+旅游”新业态,为全区旅游工作注入丰富的文化内涵,进一步助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推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兴隆人家门口的艺术展开幕

    2020-07-10 08:35阅读

    传统戏曲飞上“云端” 如何才能走得更远

    2020-07-08 20:02阅读

    西安国际港务区开展省市委托下放管理事项培训交流会

    2020-07-08 08:09阅读

    新城区2020年高考重要事项再提醒

    2020-07-06 10:11阅读

    ETC“减堵”还是“添堵”

    2020-07-03 08:31阅读

    精准落实资助 深化育人工作

    2020-07-01 11:19阅读

    国网陕西电力开展2020年迎峰度夏暨大面积停电联合反事故演练

    2020-06-30 00:11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