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两不愁三保障”底线澄城7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近日,渭南市“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推动乡村振兴”系列新闻发布会澄城专场在澄城樱桃试验站召开,澄城县委副书记郑文军通报了澄城县脱贫攻坚工作的相关情况。
据介绍,澄城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2013年底的25241户90128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1740户3466人,7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19年5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脱贫摘帽。
近几年来,澄城县严格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认真落实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综合保障等行业扶贫政策,筑牢“两不愁三保障”这一底线。
教育扶贫保入学。以创建“陕西省教育强县”为契机,累计投资1.2亿余元,对所有公办中小学校、幼儿园进行了改造;建立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全覆盖”资助体系发放资金1471万元,惠及2.2万人次,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无一人辍学。
医疗帮扶保健康。积极建设“健康澄城”,县医院、中医院、妇幼院创建成为二甲医院,18个乡镇卫生院达到了标准化建设要求,160个村卫生室达到了规范化要求;县域内定点医院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
“两房”建设保安居。投资5.8亿元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13个,2208户搬迁户入住、腾退、拆除、复绿全部达到了100%,被确定为全省移民(脱贫)搬迁保障基金试点县、易地扶贫搬迁旧宅基地增减挂交易指标试点县、整村搬迁试点县;投资529万元完成22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完成25241户贫困户住房安全排查,所有贫困户达到安全住房标准。
改造提升保饮水。累计升级改造区域农村集中供水工程8处,改(扩)建农村供水工程174处,236处单村集中供水工程全部配备消毒设备,全县农村饮水工程覆盖率、自来水普及率均达到100%。
民政兜底保底线。坚持“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十三五”期间累计发放低保金9106万元、特困人员供养金1892万元、临时救助金539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1943万元。
项目建设保根本。累计投资7.74亿元,实施通村公路联网工程、通村公路完善工程、通村路油返砂整治工程、贫困村巷道硬化亮化工程、农村电网升级改造项目,160个行政村全部实现网络全覆盖。
坚持分类施策,全面夯实致富根基。澄城县始终把产业就业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全力推动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聚力园区带动。累计投入9.31亿元用于贫困村产业培育以及扶贫产业园提级升档,探索创新“党支部+合作社+”“党支部+集体经济组织+”等模式,建成扶贫产业园158个,实现了行政村扶贫产业园、贫困户长短产业“两个全覆盖”,“一园走活‘产业扶贫、集体经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步棋”。
聚力特色产业。围绕北部苹果花椒集中区、中部樱桃药材集中区、南部特色水果集中区三大种植板块,主推苹果、樱桃、花椒、特色水果、金银花、设施农业六大品种,配套短平快产业协调发展。特别是聚焦建设“中国樱桃第一县”,樱桃面积达到9万亩,澄城樱桃被列入第四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
聚力创业就业。创建就业扶贫基地和社区工厂20家,开发疫情防控公益专岗1365个、特设公岗704个,发放贫困户创业贷款489笔2438万元,落实一次性求职补贴、转移就业交通补贴等250余万元。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在全市率先开展“点对点”免费护送外出务工人员返岗就业,累计输出1.3万名劳动力,其中贫困劳动力1189人。
聚力消费扶贫。先后举办“青衣传颂·澄城故事”陕西澄城农特产品推介会暨扶贫助农活动、“小樱桃助推大扶贫”系列活动、“促消费惠民生助脱贫”走进澄城活动,2020年“庆丰收迎双节”农旅融合助力消费扶贫农特产品展销活动,目前,经国家批准,认定消费扶贫供应商20家、消费扶贫产品46种,销售扶贫产品9934万元。
据了解,澄城县充分发挥苏陕协作、央企帮扶、“两联一包”扶贫团等作用,构建大扶贫格局。累计接受苏陕省级协作资金7565万元,实施项目51个,区县、镇镇结对资金3170万元,实施项目26个,向丹徒区销售各类农副产品876余万元。与中国大唐签订了投资4.3亿元的50兆瓦风电项目和投资50亿元的风力、光伏等框架协议,打造了央企定点帮扶的大唐模式。省地电集团投入1140万元帮助包联村建成扶贫电杆厂、光伏电站,韩城矿业投入127万元协调帮扶村建设了果蔬交易市场,有力改善了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西北信息报记者乔刚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