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分院全程呵护“五妹”探月之旅
12月17日,在完成绕月飞行、月面着陆、月面采样、动力上升、交会对接等一系列精彩的动作之后,我国探月工程嫦娥家族的“五妹”——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返回。
嫦娥五号探测器“五妹”是目前嫦娥家族里最小的孩子,西安分院作为“娘家人”自然对她牵挂不少。西安分院研制的微波测距测速敏感器、交会对接微波雷达、测控天线、数传子系统为探测器实现“绕、落、回”全程护航。其中,微波测距测速敏感器是帮助“五妹”轻盈落月的关键,交会对接雷达实现了地球38万公里外的“穿针引线”,是保障月壤标本顺利返回地面的重要环节。
“贴身手机”,让探月之路不寂寞
11月2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在随后的地月转移、变轨环月的绕月阶段,动力下降、上升器的月面工作以及交会对接阶段几乎所有的工作模式中,“五妹”都使用了测控天线与地球进行测控通信。测控天线相当于是“五妹”随身携带的“手机”,与月球之间的测控通信主要依靠这部“手机”完成,这让“五妹”的探月之旅不再寂寞,也更加安全可靠。
软着陆,嫦娥五号月面“打卡”不简单
12月1日,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预先选定的月球表面区域。举世瞩目的“五妹”成功“打卡”,标志着我国科学探测器第三次成功着陆于月球表面。在这次技术含量极高的科学“打卡”中,西安分院为“五妹”研制的微波测距测速敏感器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在“五妹”抵达月球轨道后,着陆器携带着上升器着陆于月球表面。西安分院为嫦娥五号研制的微波测距测速敏感器相当于在着陆器上安装了一部“泊车雷达”。微波测距测速敏感器极大方便了“五妹”控制身姿顺利“泊车”。可以说,微波测距测速敏感器是嫦娥五号探测器感知落月路的明亮双眼。
月地之间架桥梁,发回月球“打卡照”
此次五妹的探月之旅,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实现返回并带回月壤样本。在月壤采集过程中的一些科学数据需要传回,这些就得依靠西安分院研制的数传子系统。
在着陆器准备着陆月球表面的时候,数传子系统就已经开始开机工作。它将安装在着陆器上的相机拍摄的着陆画面以及数据信息实时传回地面。在着陆器成功着陆月球表面后,安装在着陆器上的数传子系统将月面工作段的采样图像、采样钻取的科学数据以及上升器起飞等过程的图像数据传输到地面,为任务的推进提供决策参考。
“穿针引线”,帮助月壤样本返回地面
12月6日,嫦娥五号上升器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交会对接,并成功将月壤样品容器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这是我国首次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由西安分院研制的交会接微波雷达实现了对两个飞行器之间的相对距离、方位、俯仰角度及其变化的测量。交会对接微波雷达相当于为太空的“穿针引线”瞄“针眼”。交会对接微波雷达是保障月壤样本返回接力赛中的关键一环。
据悉,就在嫦娥五号探测器“五妹”进行精彩的探月之旅的时候,作为五妹“娘家人”的西安分院人也始终牵挂着五妹。西安分院参与嫦娥五号的研制人员在飞控大厅始终关注着嫦娥五号探测器的一举一动,尤其是在落月和交会对接过程中,更是通过地面的科学保障,为返回器顺利返回地球提供坚实保障。
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已经圆满完成,这是我国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务,是我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任务的圆满完成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月球采样返回的国家。
2004年,我国探月工程立项实施,确定了“绕、落、回”三步走战略规划。嫦娥一号到嫦娥四号任务的成功实施,已圆满完成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嫦娥五号探测器实现了探月工程第三步战略目标。西安分院作为我国探月工程任务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先后获得了首次月球探测探测工程突出贡献单位,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嫦娥三号任务、嫦娥四号任务突出贡献单位,西安分院多人荣获突出贡献者荣誉称号。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