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上王村:创特色品牌村 走文明富裕路

2011-09-03 10:07  兵马俑在线  字号:T|T

西安市长安区滦镇街道上王村努力满足群众,求富求知求乐求美需求

近年来,上王村两委会把满足农民群众求富、求知、求乐、求美需求需求作为加强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提升村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新途径、新方法。在加强“三通五改”等硬件设施和美化环境建设,发展特色产业,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以及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新风尚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上王村地处秦岭北麓风景秀丽的青华山下,因紧邻唐太宗入翠微行宫必经之地上王关隘而得名。全村耕地320亩,3个村民小组、163户、596人依山傍水而居。2003年以来,全村的特色产业农家乐休闲服务项目发展迅速, 群众收入持续增加,生活质量普遍提高,文明素质不断提升,先后荣获“国家级农家乐服务标准化示范村”、 “陕西省一村一品农家乐明星村”长安区精神文明建设“五十佳”文明村和文明生态村等称号。

(一)以农家乐为主导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前些年,上王村也和全国大多数农村一样,村民思想观念守旧,基础设施薄弱,农业产业单一,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群众求富心切,但致富无门。村两委会经多方论证,决定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周边景点人文资源,满足城里人回归自然休闲娱乐的需求,开办“农家乐旅游”项目。村干部当领路人,为村民做示范,“农家乐”越办越红火。目前,全村163户中经营“农家乐”的已达140家。“农家乐”成为村里的主导产业,成为村民持续增收的“钱袋子”。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打造绿色生态环境。

从2008年开始,村上累计投资3000多万元,对全村基础设施进行了系统改造。水泥硬化路面28000多平方米,改造了5000多米上下水管道, 自来水全部入户。建设污水处理厂,对全村生活污水全部净化处理。电话入户达100%,宽带入户达60%。全村绿化面积9200多平方米。完善了市容卫生垃圾台、洒水车等设施。对全村房屋进行了整体改造,新建了农村社区办公大楼、村卫生所等,建立管理队伍,负责水电路灯的管护、村道洒水、村民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工作。如今的上王村已成为吸引全省游客度假休闲的重要山庄。

(三)强化农民素质,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一是利用村内文化墙、展板、板报和举办讲座等形式,对村民进行荣辱观教育和道德素质教育。把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编进乡规民约,成为评价是非、善恶、美丑的价值标准,提高了针对性和实效性。邀请上级领导和专家学者,到村文明学校为村民讲解党的政策,传授道德、法律和科学文化知识。仅去年以来,共举办各种培训会6场次,听讲者1800多人次。

二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对村民进行专业技能、文明礼仪知识培训。先后组织村民到成都市红山村地农家乐示范点考察学习,将农家乐经营户分批送西安桃李烹饪学院进行培训,还邀请政府有关部门对村民进行培训和考核,使经营户的服务技能和管理服务水平得到很大提升,为农家乐快速发展壮大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是每年进行一次“好媳妇”、“好婆婆”、“和谐农家”评选活动,并对评选出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奖励。开展农家乐示范户、星级接待户评选活动,已评出农家乐示范户15户、四星级接待户10户、三星级接待户15户,、使村民学有榜样,赶有方向、。

四是坚持在提升服务标准、提高饭菜质量上下功夫,先后制定了《农家乐开业基本条件标准》、《农家乐餐饮服务规范》等经营管理制度。成立农家乐协会,倡导文明经营,防止恶意竞争。建立了食品检测站,对经营户实行购前检测,定点采购,确保食品菜品安全。

(四)以文化建设为抓手,丰富品牌内涵。

一是建设了100多平方米的村图书文化阅览室,购置书籍1万余册,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科技、法律等多方面,仅涉农方面的书籍就有5000多册。实行定期开放,免费借阅,满足了村民读书学习需求,营造了良好书香农家氛围。

二是建设150多平方米陕西关中书画院创作基地,定期约请省内多名书画名家与村上书画爱好者、游客进行书画创作交流,传授书画艺术知识,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提升了村民文化品位。

三是建设了2000平方米的健身广场,各种健身器材配备齐全,成为村民茶余饭后休闲健身的重要场所。具有宣传教育功能的1800平方米的文化墙,不仅是宣传政策、传播知识、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文化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四是广泛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成立了“妇女舞蹈队”、“秧歌队”、“锣鼓队”、“舞狮舞龙队”等群众文化组织,逢年过节及每个周末与游客开展戏剧、歌曲演唱活动。去年国庆举办了首届“上王村农家乐文化艺术节”,村民和游客上台互动,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二、主要成效

(一)村民收入逐年增加。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推进,有力地推动了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村民的年人均纯收入从2003年的800元提高到2010年的1.6万元,七年时间增长了20倍,位居全省前列。

(二)村容村貌亮化美化。多年垃圾乱倒、污水乱泼、柴草乱垛、粪土乱堆、乱贴乱画、乱搭乱建顽疾得到彻底根治。如今是道路硬化、街道净化、村庄绿化,生态溪流贯穿全村。主题景观新颖别致,色彩斑斓,处处花木郁郁葱葱。清新自然的田园风情,成为具有现代关中山村特色的旅游度假山庄。

(三)诚信经营蔚然成风。农家乐经营户都能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规范,礼貌待人,热情服务。食品菜品质好量足,可口卫生。坚持公平竞争,诚信经营,价格无欺。良好的信誉使“上王村农家乐”品牌效应不断扩大,人流量逐年增加,去年达到100多万人次。

(四)文明素质不断提升。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深入人心,除陋习、讲文明、树新风成为大多数人的自觉行动,讲团结、献爱心、促和谐成为群众共同追求的目标。2008年汶川大地震第二天,村民自发为灾区捐款5万多元。今年6月一游客在村内撞死了一条2000余元的宠物狗,赔付了500元。事后该村民觉得是自己看管不严所致,主动联系游客退还赔款,体现出了新时代农民的道德风尚。

三、几点启示

上王村这几年为什么发展快、变化大,我们感受最深刻的有三点:

一是得益于有一支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的好班子。两委会成员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为群众谋福利作为第一责任。工作中大家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无论是农家乐从当初的零星发展到现在的规模经营,还是从当年房屋破旧村道狭窄到如今的“三通五改”,无一不渗透着两委会成员的心血。

二是得益于坚持不懈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狠抓道德建设,树立文明新风,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农家乐开办初期,由于拜金主义驱使,恶意竞争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全村的声誉。他们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和评选“好媳妇”、“好公婆”、“文明户”、“和睦家庭”、“星级接待户”,规范村民的言行举止。在广场设立曝光栏,使村民在自我教育、公众评价中提升境界。上王村农家乐发展壮大的事实,充分验证了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松精神文明建设。

三是得益于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大家都说上王村农家乐红火,来的游客多,群众收入高,发展前景好。回顾上王村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楚的看到,他们取得的成绩与主管业务部门在产业发展思路、村庄规划设计、农家乐规范管理、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支持和真诚服务密不可分。这是上王村抢抓机遇,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大庆路公厕管理员王多恒十年如一日——将公厕打扮得似花篮

    2011-09-02 11:25阅读

    “环保回收机”走进世园

    2011-08-30 15:22阅读

    2011欧亚经济论坛9月23日起在西安举办

    2011-08-25 14:20阅读

    好一朵美丽的长安花

    2011-07-20 14:03阅读

    映象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