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揭开千年古墓汉代将军的身份之谜(3)

2012-11-19 10:08  宝鸡日报  字号:T|T

双冢疑云

发掘现场向南1公里左右,有一个村子叫双冢村,因为古代这里有一对巨大的冢堆而得名。据当地村民说,双冢在上世纪中叶被推平,只留下一段传说。传说这里曾经埋葬两位将军,他们的部下一人用一掊土堆成双冢。

在凤翔现有的文史资料中,查不到和双冢有关的年代以及人物。但是按照古代的丧葬制度,秦以前的墓葬,地面上是没有冢堆的,这也就是汉代学者刘向为什么找不到周文王、周武王的墓地的原因。秦之后,王侯将相的墓葬会在地面上盖建筑物,以便于后人的祭祀。但在朝代的更替中,这些建筑往往被夷为平地,这也就是为什么秦代墓葬如今也难觅其踪的原因。而到了汉代,墓葬的地面已经开始有了封土,墓主人的地位越高,封土越高。

按照这座墓葬的形制和出土的鱼鳞甲与佩剑来看,墓主人是个官职不小的武将,他和双冢村的传说会有联系吗?如果没有关系,就说明双冢村的得名是因为这里还埋葬着两位声名更加显赫的武将,不管曾在哪个朝代叱咤风云,他们的地位和功绩远远在这位汉代将军之上。那么,这两位将军为什么没有在地方志中留下蛛丝马迹呢?如果有关系,这座墓葬为什么又不在双冢的原址上呢?

我们习惯上把这些谜团归咎于时间,由于朝代的更迭、家族的兴衰,越是年代久远的古墓葬就越难留下可以稽考的文字信息,墓主人的辉煌过往只是靠着族人的怀念代代相传。这种传承往往注重事迹中传奇的部分,代代流传中加进去许多公认的英雄情节,久而久之便模糊了主人公所在的时间、身份等有说服力的内容,变成一段与所有历史英雄事迹大同小异的传说,而不被历代史学家采信。

从这座墓葬存在的古盗洞中不难发现,在某个历史时期,这位将军的声名在当地依旧显赫,才会让古代的盗墓贼判断出墓中殉葬品的价值。因为古代的盗墓贼对现在价格不菲的陶罐、铁剑之类并不感兴趣,他们的目的除了金银玉器之外,就是熔化以后能够铸钱的铜。

古代对于盗墓的行为是深恶痛绝的,盗墓贼的铤而走险往往是以杀头为代价的。《唐律疏议》记载,盗墓与“逆党”同罪,并且按照情节制定详细的刑罚,就连盗窃已被破坏或者尚未使用的墓穴中的砖,损毁墓园中的树木,都会被处以两年徒刑。而且,“开劫坟墓”是不能被赦免的。其后的宋元明清,开棺盗墓都是死罪。

在这样的重罚之下,盗墓贼是要核算成本的。所以在古代就被盗的这座汉将军墓,陪葬一定很丰厚。这些陪葬足以说明墓主人的地位,因为在丧葬中“僭越”,一样罪不容诛。

从汉至今已经2000多年了,期间曾经出现过很多太平盛世,出于对本地、本族的历史文化的追忆和彰显,曾无数次对古墓、古祠进行了重建与修缮。由于战火和人口迁移导致的本地历史传承的断层,双冢的具体位置因此很难确定。

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进行,越来越多的历史谜团浮出水面。也许我们永远不可能知道这位长眠在雍城沃土下的将军是谁,但这些在铁锈中依旧冷气森森的宝剑,却透露出在那个“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帝国时代,曾有一位扼守在西域通往长安的咽喉上的将军,横刀立马,威风八面。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把关爱的阳光洒向小山村——《我看到了最悲惨的景象》报道之后

2012-11-14 14:05阅读

魏源地和他独特的教育新理念

2012-11-07 11:00阅读

电压升高了 安全降低了

2012-10-23 23:38阅读

8天长假 文明网教您打造DIY手工季

2012-10-01 12:07阅读

未央区隆重举行陕西省暨西安市2012年全国科普日科普示范活动

2012-09-16 12:58阅读

文物工作提升陕西影响力 科学发展成就辉煌

2012-08-30 14:17阅读

英国加大留学审核力度 如何面试听听专家说法

2012-08-13 09:01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