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揭开千年古墓汉代将军的身份之谜

2012-11-19 10:08  宝鸡日报  字号:T|T

一座封存地下2000多年的古墓被打开,三柄凌厉的铁剑、一副沉重的甲胄暴露在初冬的空气里。考古队员兴奋了,在历来兵家必争的雍城故地,武将的墓葬却凤毛麟角,这次的发现无疑具有极大价值。随着发掘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迫切地想知道——

发掘现场

11月17日清早,陕西省雍城考古队的工作人员就匆匆赶往凤翔范家寨镇双冢村附近。在这里,因为宝麟铁路建设的需要,勘探发现的一座汉代古墓刚刚打开。

这座古墓是从15日起开始发掘的,幸运的是,16日下午便从墓室的北侧室中出土了一副铁甲、一柄长约112厘米的铁剑以及一面直径约19厘米的连弧纹铜镜。这些陪葬品的出土,让从事考古工作20多年的权西宏很是兴奋,因为这是他工作以来第一次在汉墓中发现甲胄。

晨曦照到了古墓坑东边的一角,看样子今天是个好天气。顺着倾斜的墓道,大伙很有默契地分散在现场的各个角落,继续完成昨天剩下的活。

村民们在考古人员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清理墓室内的积土。或许是凤翔出土文物早已成了寻常之事,在这里生活的村民,自然也成了半个“行家”。大伙娴熟地运用各种平铲、竖铲,铲土所用的力道恰到好处。

“哐!”突然,一声清脆的声响从北墓室西北角传来,村民忙停下了铁锨。一小块青灰色的陶片露了出来,这时正在记录发掘现场情况的权西宏赶忙放下手里的活,小碎步跑了上去,他拿着小铲小心翼翼地刮去了一层层黄泥。没多久,一个保存完整的陶甑出现在人们面前,“这就是过去人蒸馍的锅”。在场的村民一眼就认出来了。

这是今天这座墓葬里发现的第一件陶器,这给发掘工作开了一个好头。

渐渐地,听说这里在“挖宝”,不少村民吃完早饭就聚拢到墓葬的周围,因为墓室距地表有7米左右,为了村民的安全,权西宏吼了一嗓子,“往后点,别跌下来了!”对于这样的场面,权西宏见多了,“注意安全”也成了他考古工作时常喊的话。

不一会儿,就在陶甑的不远处,一个锈黄色的东西“探”出了“脑袋”,“剑、刀、斧子、铠甲、头盔……”此起彼伏的推测声从墓葬的各个角落传来,伴着昨天出土的兵器,村民们也猜得起劲。

凭着职业的敏感,权西宏感觉到这应该也是件炊具,随着考古人员清理,一个做饭的大铁锅展现出来,它的专业名称为“铁釜”。

“大伙加把劲,今天‘收成’不错。”在权西宏的鼓励下,有乡党撸起了袖子,往手里吐了两口沫子,铁锨奋力挥了起来。

“权师,有铜钱。”村民将一枚锈迹斑斑的铜钱交给权西宏。这是一枚方孔铜币,上面印有货泉字样。“这是西汉末年王莽‘新朝’时铸造的货币。”权西宏一边让同事记录,一边将铜币装进了塑胶袋中。

上午10时30分,前室的西南侧吸引了考古队员的全部注意力。在这片薄薄的黄土下,露出了一方金黄色的器物,看起来与昨天出土的铁剑颇为相似。顺着器物的形状,考古人员细致地清理着,如果还是兵器,看来墓主是位武将的推测又有了佐证。

“沙沙沙,嚓嚓嚓……”墓室中静得只剩下毛刷和小铲清理泥土的声音。“是剑!不止一柄!”考古人员惊叫一声。人们惊叹:这片黄土下,究竟埋藏着怎样的一个未知世界?

带着疑问,考古人员加快了手中的速度。“铁杵?”随着发掘的深入,一把长1米的铁杵被提取出来。“还有两把,这咋像是捆在一起的?是墓主生前常用的兵器,地拂去铁剑上的泥土,剑柄、剑鞘,甚至连剑柄上麻绳缠绕后留下的痕迹都清晰可见,“110厘米,又是一柄长铁剑!”这比16日提取的铁剑仅仅短了2厘米,这把会是墓主的佩剑吗?

紧接着,一柄50厘米长的单刃铁剑也呈现在世人面前,“长剑、短剑、铁杵、铁甲”,这位墓主仿佛离我们很近,却又很远……

他究竟是谁?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把关爱的阳光洒向小山村——《我看到了最悲惨的景象》报道之后

2012-11-14 14:05阅读

魏源地和他独特的教育新理念

2012-11-07 11:00阅读

电压升高了 安全降低了

2012-10-23 23:38阅读

8天长假 文明网教您打造DIY手工季

2012-10-01 12:07阅读

未央区隆重举行陕西省暨西安市2012年全国科普日科普示范活动

2012-09-16 12:58阅读

文物工作提升陕西影响力 科学发展成就辉煌

2012-08-30 14:17阅读

英国加大留学审核力度 如何面试听听专家说法

2012-08-13 09:01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