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一个人的一台“戏”

2012-11-29 12:13  宝鸡日报  字号:T|T

对于一名普通乐手来说,通常只能熟练演奏一两种乐器。但是,在我市有一位“乡村乐手”,他能熟练演奏的乐器达到十多种,传统的民乐器扬琴、笛子、二胡、板胡、唢呐等不在话下,就是演奏起萨克斯、贝斯、小提琴、电子琴等西洋乐器也游刃有余。更了不起的是,他还能唱秦腔、唱民歌,似乎有了他就能撑起一场演出。他就是渭滨区高家镇塔稍村的村民李新民——

近日,当记者来到渭滨区高家镇塔稍村的李新民家里时,一进院子,就看到狭窄的过道里一辆三轮摩托车上挤满了音箱、喇叭,李新民说,他就是骑着这辆车到处演出的。进了屋里,炕头上、桌子上、沙发上摆着各种民乐、西洋乐器,俨然一场“乐器大集合”。

据说,他共有十多种、三十多个乐器。这些乐器可不是摆设,它们可是李新民的“大宝贝”,在演奏这些乐器的过程中,这位年近花甲的乡村音乐人执著着他的梦想。

奔波在乡村间的学习路上

许是因为天赋,幼年的李新民在乡村小学老师只能教清楚“哆来咪”的课堂上,燃起了对音乐的喜爱。没有精致、复杂的乐器,年少的他只能拿着一根普通的笛子,听着广播里的曲子,凭着感觉,在田垄间吹奏乐曲。这时的他,虽然知道了音乐有“哆来咪”的概念,但并不认识乐谱。

16岁时李新民招工到了当地的一家奶业公司,白天喂牛挤奶,晚上要么跑去听戏听曲,要么躲在屋子里哼哼唱唱,研究着辛苦得来的几样简易的乐器。不久后,一个他音乐之路上的转折,悄悄降临。

“从武功马场调来了两口子到咱单位,男的姓马,曾考上过音乐学院却没去成。”同事们茶余饭后的闲侃传到了李新民这里,他琢磨着,这考上过音乐学院的人,怎么也算半个音乐人了,得找机会去认识。

年轻而羞涩的他毅然敲开了马师傅的家门,果然,这趟拜访没让他失望。马师傅两口子都是音乐上的能手,在他们的指导下,李新民对音乐的学习逐渐转入“正规”,不仅学会了识乐谱,敲扬琴、拉小提琴、唱歌等技艺也很快入道。

有曲还要有词。1983年,李新民参加了市文化宫免费开办的文学创作培训班,为他的作词打下了基础。培训班晚上上课,那时的他不管刮风下雨,总是骑着自行车,在高家镇到市文化宫的8公里多的路程上奔波。这条路上,时不时会飘来两句嘹亮的歌声。

“全才全能”的乡村音乐人

一直以来的学习成果很快得到了验证。李新民的媳妇是村小学的教师,1988年的儿童节,镇上组织各学校排演节目,苦于当时的小学里没有专职的音乐老师,媳妇就拉来李新民帮忙。他灵机一动,决定自编、自创一首歌曲给孩子们。经过反复斟酌,一首以当时少年英雄赖宁的事迹为背景的独唱歌曲应运而生。当可爱的孩子站在舞台上,将赖宁的故事悠悠唱响之后,台下顷刻间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很快,镇上很多小学的老师都来找李新民“约歌”。

这时,人们惊奇地发现,这个平时不爱言语的奶厂农民工,不仅可以创作歌曲,吹、拉、弹、唱都是一把好手。

“他就是爱学、爱钻,在音乐上都入了迷,”李新民的媳妇说,“我们年轻时,好几次他骑自行车带着我,突然碰到路边谁拉二胡,就急刹车,我一个没抓住就被他甩出去,他却站那听曲入了神。”

也许是对音乐的执著,也许是天赋,凡是乐曲,李新民听上一两遍就能记下来写成谱,再练习一两遍就能唱会奏。“乐器都是相通的,我从开始只会笛子、扬琴、小提琴,到后来自学了更多的乐器,不管是民乐器还是西洋乐器,我都来者不拒。”李新民笑着说。渐渐地,他原本就会的乐器更精通了,新会的二胡、三弦、萨克斯、贝斯、大号、小号、电子琴等也很快驾轻就熟。

俗话说,能者多劳。像李新民这样的乡村音乐能人,自然在十里八乡很快红了。红白喜事、庙会、古会上的演出少不了他的身影。

演出班请他演出,除了他扬琴敲得好、萨克斯吹得精以外,更主要的是他还能“救场”。缺人手的时候,刚敲完扬琴的老李,拿着话筒又能高歌一曲《纤夫的爱》;吹过了萨克斯,他还能吼一段秦腔《二进宫》。

最忙活的是,演出马上开始,拉二胡的人临时来不了,那顶缺的人一定是他。演出中场,吹唢呐的人突然不知去向,那他只好又充当唢呐手……

虽然在实际演出中,并没有尝试过一个人演出一台大戏,但是因为会十多种乐器,又能唱歌、唱秦腔,所以在村民的眼中,他的技能是能掌控“一台戏”的。

椰子壳、塑料管自制乐器送他人

1999年奶厂被兼并后,李新民真正做起了“全职”乡村音乐人,骑着装满“音乐宝贝”的三轮摩托,附近的村镇已经不能满足他的演出要求,太白、眉县、凤翔等县区也留下了他的足迹。

李新民的乐器,除了花钱买,他还喜欢自己动手制作。用椰子壳做板胡,音色更加悠扬;用塑料吸管做唢呐哨片,经久耐用。这种利用特殊材质做乐器,是李新民的发明“专利”。

李新民的女儿指着几把用椰子壳做的板胡说:“我带父亲去南方旅游,他发现空椰壳敲起来声音不错,就跑去垃圾箱里找椰壳,拦都拦不住,旅游回来别的没带,就背了一麻袋椰子壳。”

捡了椰壳捡塑料管,说起李新民为做乐器干的“糗事”,他媳妇也忍不住掀他的老底。“唢呐上的哨片,原本是用芦苇管做的,用起来很费,要经常换,他突发奇想用塑料吸管做了个哨片来,用起来不但音色不错,还结实耐用。于是他在街边看到地上有吸管就去捡,别人喝过的饮料罐,他拾起来就抽掉插在里面的塑料管。我看不过去,就赶紧给他买了一大包吸管回来,怕他再去捡‘垃圾’。”他媳妇说。

这些别人眼里的“垃圾”,经过李新民的一番打磨就成了宝贝。椰壳做的板胡,受到大家喜爱,他就大方地送出去好几把。塑料管做的哨片,成了在外演出时同行间哄抢的稀罕物,他也从不吝啬。

问起追了一辈子音乐的李新民有什么愿望,他说:“市上实施文化惠民,给我们村里赠送了好多乐器,我想把它们用起来,不能闲置着,如果把村民们组织起来,我非常愿意免费教大家‘玩乐器’,丰富咱村里人的业余生活。”媳妇在一旁无奈地说:“看!他还是离不了音乐啊!”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旧楼企盼穿新“袄” “暖”政为何遭冷遇?

    2012-11-27 13:46阅读

    廉价鸭绒竟是鸭毛 定做羽绒服有猫腻

    2012-11-20 11:21阅读

    拒买研究生考试答案竟遭威胁 是谁泄露了考生信息?

    2012-11-06 11:36阅读

    汉阴驻村法官巧解村民烦心事

    2012-10-18 20:23阅读

    第七届陕西“十大孝子”段建秦:“小巷总理”的敬老事业

    2012-09-27 21:41阅读

    心语壮歌寄祝福 交响合唱十八大

    2012-09-12 09:44阅读

    “文明组戏临潼行”走进任留文艺演出在任留街办隆重举行

    2012-08-24 09:46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