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岐山壁画家金云祥 堪称中国民间的凡·高(2)

2013-01-11 12:34  兵马俑在线  字号:T|T

他那超群的艺术造诣来自哪里?老人向我们敞开了心灵的门扉。

1914年,金云祥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家。幼年,他迷上了《封神演义》《水浒》《三国演义》和《说唐演义全传》,迷上了家乡的秦腔乱弹。千姿百态的历史人物,从书页上、秦腔戏台上渐渐印入他的脑海中,然后在他的心中和笔尖“复活”。

他始终没有进过学堂大门。19岁那年,他自愿进了岐山县青化镇谢佰让的杂货铺,当了一名伙计娃。他诚实又勤快。他只有一个心愿,就是跟着师兄谢佰让学画。有一天,金云祥画的门神被谢佰让的父亲、誉满西北五省的民间画家“谢师”看到了,82岁高龄的谢师惊叹“伙计娃”画的敬德、秦琼,活灵活现;于是,立即收下这个徒弟,给他传授画技的秘诀,也传授画外的功夫和做人的正直。三年后,谢师逝世了,他的画品、人品,却活在金云祥的身上。

“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这句话让金云祥扎扎实实地画画活人。从纤发到衣褶、从眼神到灵魂,他把白壁当做立言立德的白璋。从此,他自找苦吃,成为流浪艺人。宁夏、平凉、金川的大佛庙,灵台的戏楼、菩萨殿,都留下他深深的足迹。那些长卷壁画连接起来,又是一条丝绸古道的艺术画廊。千里古道上,流传着他题写的一首小诗:山一程,水一程,一支画笔四海游;墨桶向晓迎残月,白壁重彩绘春秋。笔敌千钧破池城,穷苦艺人傲王侯;平生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未休?

岐山县国民党县长袁天德,外号“原子弹”,意即轰炸、压迫百姓最残酷。“原子弹”的铁轮马拉轿车,辚辚驶到金云祥的门前,他借病推托。“拒不接见,更不会应邀给他作画。”事后,气得“原子弹”暴跳如雷却又无可奈何。可岐山的百姓请他作画,他却后脚紧跟着。周原的名胜古迹,无不是他长卷壁画的艺术大长廊。1949年解放后,金云祥翻身了,处于新时代了。但他万万没有想到,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他遇到了砸庙毁庙的风暴——古寺古庙毁了,壁画毁了,他的画笔也被毁了,还因此成了被打入另册的“牛鬼蛇神”。直到粉碎“四人帮”之后,他才迎来生命的第二个春天,他辗转到西北五省,重新在长长的画壁上浓墨重彩地书写艺术人生。

在小强村的土屋中,83岁高龄的金云祥写了自勉诗,贴在炕墙上:“艺术不精生有愧,老迈力衰惑不及。”

老艺术家的晚景又是苍凉的。曾经与他同甘共苦的妻子王碧莲,不幸早逝。他的儿子,只能算个糊口的画匠。他的院前,门可罗雀,罕有人迹。

他没有出版过画册,没有任何头衔,但是,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壁画艺术家。从全世界为之瞩目的西安城楼到五丈原、周公庙、丝绸古道,长卷的壁画给他树起不朽的艺术丰碑,尽管从来没有署名。正如修军所说:“后世会承认的,你是大师。”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永寿县上邱村村民饮水问题已得到解决

2013-01-09 10:37阅读

政府牵头扶持秦腔戏曲 百姓看戏得实惠

2013-01-05 14:36阅读

2012年度十大“感动陕西”人物揭晓 “南非妈妈”阿曼达上榜

2012-12-21 10:05阅读

碑林八旬老人义务帮人卖菜入围“碑林好人”候选人

2012-12-04 16:38阅读

宝鸡凤翔发现“两千多年前古墓” 墓主疑为汉代武将

2012-11-19 10:10阅读

中国所有文化的根基都在农村——访诗人周公度

2012-10-29 10:16阅读

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景俊海调研指导西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

2012-10-11 15:55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