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壁画家金云祥 堪称中国民间的凡·高
2001年,著名民间壁画家金云祥与世长辞。虽然距今已有12年,但他的作品和为人依旧被知道他的人津津乐道。
他的根,深深地扎在农村,没有拔离过。他,一辈子耕耘庄稼,耕耘艺术,很难区别啥是“业余”。他与农民没有差别。他恬淡,以至于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然而他却是位真正的农民壁画艺术家。
他住在岐山县祝家庄乡小强村的西北角,与田野为邻。院子没门墙,敞开着——可纳周原,麦子扬花,油菜吐艳,洋槐流蜜;他家房矮院空——抬头便见蓝天如镜,白云飘展,苍鹰舒翅。一棵垂柳,柔枝翩翩,掩映着他的厦房居室。
他身着素净的旧中山装,双目炯炯,面容清癯,留着一撮倔犟的山羊胡;他身体硬朗,初次见面时,我们难以相信,他已是83岁高龄的老人;他没有一点架子,急忙跳下土炕,热情地为我们沏茶。
环顾老人居室,四壁贴满字画。唯一的摆设,是两张旧木桌。他的生活很清贫。他说:“我一辈子没有弄下钱,我只爱画画。那些只知道弄钱的人,活着有啥意思!”
1983年3月,版画艺术家修军,从西安驱车岐山,直奔小强村,拜见了金云祥。一见面,修军便直言:“早年,我从遍布西北庙宇里的壁画上认识了老师,我是你没有见过面的学生。”修军为他的被埋没而鸣不平,他四处奔走,力排众议,把金云祥推上五丈原、周公庙等名胜地长卷壁画创作的位置。虽然修军在尽力改善着金云祥的贫困命运,但这位草根艺术家最终还是因为“没有文凭”“是农村户口”而被挡在“协会”大门之外。
今天,西安城楼的长卷壁画,震惊中外,万众瞩目,也许你不会相信,它就诞生在民工的麦草铺上,出自农民金云祥之手。可能有人会问:“当时西安画杰云集,凭什么金云祥的画笔就能触到西安城楼?”那是因为,金云祥用手中的画笔“征服”了大家。时任西安城建指挥部的赵副总指挥,慧眼识珠,就独独看中了他。
1990年4月,民工模样的金云祥,坐在古城墙下的民工麦草铺中,在泥巴墙壁上贴上了两张牛皮纸,整整熬了一个通宵,画出了城楼壁画的第一幅草图。第二天一大早,赵副总指挥和8位专家,坐在麦草铺上,审批设计,草图上李世民英气勃勃,跨着昂首嘶鸣的骏马,与他的瓦岗英雄们,第一次走进唐都城门。专家们折服了——他的长卷壁画的构想,就是鲜活在人们眼前的一部波澜壮阔的隋唐史诗。赵副总指挥和专家们会心地笑了。麦草铺上,拍板定案,他们与修军一样,唯一尊重的是真正的艺术。艺术不是头衔,不是权势,不看外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农民,就这样站在历史最光亮的西安城楼上,展示了艺术的辉煌。
整整三年,金云祥面壁城楼,不仅再现着历史人物,而且融入了自己灵魂的正直与爱憎。一个个性格鲜明的历史人物,肌肤之可亲,神韵之可感,栩栩如生,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三年面壁,金云祥没有逛过一次古城大街和名胜。巨幅之作竣工之时,他只收了一个小工的报酬,不声不响,回到自己的故土。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