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乡村医生纳入乡镇卫生院编制管理
“我国乡村医生既是履行医疗卫生职责的农村医务工作者,又是没有脱离承包土地的农民,就是在村卫生室工作的执业医师,也未能摆脱‘半医半农’的尴尬身份,这在不同程度上让许多乡村医生缺乏对农村卫生事业的职业归属感。”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的住陕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长谢阳举建议,将乡村医生纳入乡镇卫生院编制管理。
乡村医生渴望“正名”
“我国是一个庞大的农业国,农民人口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仍然占绝大多数。他们的健康关系到国家稳定和农业保障。农村人口的医疗保健问题丝毫不可忽视。”谢阳举说。
在我国,村卫生室作为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的网底,在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农民来说,村卫生室的地理位置和价格优势使其在满足农民的基本医疗需求中起着主要作用,无论是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还是急危重症的院前急救和转运,都离不开村卫生室。“长期以来,乡村医生身份不明晰、管理体制不顺、缺乏工资福利待遇保障,乡村医生队伍始终处在不稳定状态,成为制约我国农村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谢阳举说,乡村医生最渴望的就是在身份上为他们“正名”。
“千阳模式”带来的启示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各地创造性开展工作,探索出了一些有利于稳定乡村医生队伍的有效办法。
谢阳举说,“千阳模式”就给我们留下了有益的启示。
陕西省千阳县从2003年4月开始,在全县11个乡镇101个村卫生室进行了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改革。所有村卫生室全部实行“村级集体所有、乡镇卫生院管理”的统一模式。对乡村医生实行聘任制和绩效工资制。由乡镇卫生院对辖区内乡村医生实行优化组合,竞争上岗,择优聘用,受聘乡医不改变农民身份,继续在村卫生室执业;乡镇卫生院按乡村医生工龄、职称和工作数量、质量等确定工资数额,每月考核发放。“据了解,为了使乡村医生安心工作,各乡镇卫生院普遍为村医缴纳了新农合和养老保险个人自付费用,在福利待遇和奖金分配上与卫生院职工标准一致。每两年为乡村卫生人员制发一套工作服。村卫生室所有办公用品和必需的诊疗器械,均由乡镇卫生院统一购买配备,乡村医生个人不出一分钱。”
谢阳举说,这一新型管理模式,初步解决了村卫生室管理体制问题,合理保障了乡村医生基本工资报酬和福利待遇,减轻了乡村医生医疗风险压力,提高了社会地位,增强了执业荣誉感,调动了乡村医生工作积极性。尽管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乡村医生的身份定位问题,但已经迈出了可喜步伐。
将乡村医生纳入编制
“历经30余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如今,大部分乡村医生已具备了医学专业学历。以陕西为例,从今年开始对每名乡村医生的补助,包括财政补助和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收入将达到2万元左右,基本与乡镇卫生院编制内职工收入相当。”
谢阳举认为,陕西作为不发达省份,能做到的事,在全国大部分省份也应该能做到。就是说,我国已具备了给乡村医生“正名”的经济基础。
为此,他建议,国家尽快研究制定将乡村医生纳入乡镇卫生院在职职工编制、作为卫生事业单位人员统一管理的政策规定,结束“农民”给农民看病的历史,让乡村医生成为名正言顺、名副其实的医务工作者。
“这既符合我国农村卫生人才长远规划,又能保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在基层的顺利开展,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谢阳举表示。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