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中秋您“回家看看”了吗?
“常回家看看”已经入法两个多月了,落实效果却不理想。以刚过去的中秋节来说,远在异乡的子女有八成回不了家,老人们盼望儿女回家的愿望再次落空。转眼国庆节又将来临,子女们能不能回家尚不可知,而留守老人此刻又在想些什么呢?为此,记者走访了部分空巢老人。
子女过节不回家不如没节日
在西安市长乐西路街道办事处党支部副书记薛静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张文康老人的家。老人今年68岁,老伴多年前去世,唯一的儿子也常年在外,老人平时就一个人生活。
张大爷已经大半年没见到儿子了,说着他眼里泛起了泪光。“常回家看看”入法后,他很高兴,希望在外地打工的儿子能早点回家。“以前儿子要到过年才能回来。”说到国庆节儿子要回来,老人嘴角露出了笑容,手捧着日历牌说,“我天天在数儿子回来的日子。”
老人说,虽然中秋节社区工作人员为他们组织了茶话会,但儿子中秋没回来,“如果儿子过节不回来,还不如没有节日,看到别人一家其乐融融时就不是滋味”。说到最后,老人不禁有些埋怨,可惜儿子单位不经常放假,一年到头就只能在春节期间团圆几天。
最好的节日礼物是家人团聚
接着我们又走访了长乐社区的王秀英老人。80岁的王秀英老人有5个儿女,可今年中秋只有老两口在家。“大儿子在北京,二儿子、大女儿在上海,小儿子在国外,小女儿也在重庆定居了”。
“虽然儿女过节不能回家,但他们都很孝顺,每星期都会打好几次电话,并且每人每月还给1000元的生活费,逢年过节也会寄礼物。”老人一再说,“实在难受的时候,就翻翻以前的照片。我什么也不缺,就想让儿女回家看看,可也不能耽误他们工作。”当提及现在空巢居住的难处时,老人的眼里闪着泪,“我有风湿病,腿脚不灵便,一个星期内都不打算出门了。”
同样家住长乐社区的张建奎老人是省建五公司的退休工人,两个儿子都在外地打工,时间一长,老两口的孤独感也越来越强,尤其一到过节,就特别期待儿子能回家团聚。“子女们常回家看看,是对空巢老人最大的安慰。”薛静介绍说。
“看望老人入法最大的意义不在于监督子女回了几次家,而是要唤起社会对老人的关爱,从而影响子女的行为。”陕西省老龄委权益保护处张处长提醒年轻人在忙碌之余多抽点时间回家看看,常与老年人交流、沟通,重视老人的精神需求。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