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老宅:安家大院 明清民居的“活化石”(2)
岁月赋予老宅以灵魂
安家的院子其实不大,整座院子呈东西长、南北窄的长方形,占地300多平方米,却是个标准完整的四合院。从宅外到院内仍然设置得曲折细致,房子保留着200多年前的格局,无论门的设置、格局、装饰都是符合礼数的。
第一道门是临街的四扇木板门,进入两扇厚重的镶有门环的黑红漆的第二道大门,穿过带有木顶雕花的黑漆四扇活动木板门的第三道门,才进入里院。前院临街的两间街房,过去是用来招待客人的,现在主人将这两间房子改成了门面房。前院小,后院才是主体,影壁墙把整个院落分隔成前后两院。在以前,为防止前院客人看见后院女眷,除非逢有喜事或节庆,影壁墙旁的两扇屏门平日轻易不开,客人要从两侧绕行。过了第四道屏门才是安家人居住的里院,院子的地面由青砖铺就,长方形的院子中间凹了进去,只留屋外一圈儿走道,安家仍然保持了走道不走中间的习惯,看一眼院子中间的一层青苔便知。
后院正东的上房是二层楼,南北各有一排厦房。厦房内部都呈长方形,比较狭窄。院子的南北两边各有一间对称的厦房,走进北厦房,墙上悬挂着安老先生的一幅字:“相知无远地,万里尚为邻”。
前后院之间有个大门,门楼虽窄,但门头的砖雕非常漂亮。门脑正中“高曾矩矱”四个砖雕大字,旁边的砖雕花纹异常精致细腻,有花鸟、插花瓶、云纹、石榴、葡萄等。“高曾矩矱”是什么意思呢?主人解释说,“高曾”就是祖先,“矩”是规矩,“矱”是标尺的意思,就是要时刻按照祖先的规矩来衡量自己。
上房正屋的中间是一间正厅,左右两边为暗室,称一明两暗,主人的居室是典型的明清风格,房子敞亮,家具也是古色古香。整间屋子青砖铺地,古朴典雅,黯黯的光线透入窗棂,箱、柜、桌、椅,无一不被岁月打磨得斑驳圆润。
从正房屋后的木楼梯盘旋走上去,200多年的木楼咯吱作响。
记得余秋雨写宁波天一阁,曾详细记录了自己踏上天一阁木板楼时的庄重和不安。踏上安家大院的木楼,终于对个中情愫也有所体会。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