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因涉属地管理权、拆迁等问题 西安“天坛”遗址规划2年未动工(3)

2017-02-11 20:39  新京报  字号:T|T

遗址文物价值如何?

西安天坛遗址始建于隋,并作为皇家祭天场所沿用至唐朝,比北京的明清天坛早千余年。遗址高8米,12个坡面均有台阶,显得颇为雄伟。台阶称“陛”,位于正南方最宽的“陛”为“午陛”,是皇帝登坛的阶道。史料记载,隋唐两代共有包括女皇武则天在内的21位皇帝在此举行祭天仪式。

1999年3月,西安天坛“重见天日”。曾参与考古发掘的西安天坛遗址发掘负责人安家瑶回忆,根据文献记载确定了天坛圜丘的大致位置,刚好此处有一个土包,便在此开始了发掘工作。

她讲了一件发掘时的小插曲。“有很多出乎意料”,安家瑶说,“史书记载坛是4成,前期大家就琢磨,成是什么意思。后来发现原来4成就是4层的意思”。

龚国强介绍,根据唐朝官方的正式记录,大部分皇帝都曾在这里登基祭拜天地。形式、位置和功能也与北京的明清天坛有很多相似之处。“由四层塔台组成,位于旧时古城的东南方,通过宰杀牲畜祭拜”,龚国强说,“这些都和北京天坛类似”。

西安天坛的价值并不止于此。龚国强认为,这里曾是中世纪东方大都市、丝绸之路起点,作为隋唐长安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历史见证,应尽快完善保护。

目前如何保护遗址?

虽然规划一直未能动工,但对天坛圜丘的保护性修复工程2003年开始就已着手进行。龚国强介绍,保护措施包括在天坛本体上覆盖一层沙层,再涂抹素土、石灰等保护层。此外,还将用围栏将坛体与周围建筑分隔开。

西安市隋唐长安城遗址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也曾介绍,已在其中一条陛上搭建木质踏步,并覆以桐油保护。研究者和参观者可以通过这条踏步登上坛顶,避免直接碰触坛体,减少对素土坛体的踩踏。

由于短时间内无法改变天坛的周边环境,只能将目前开掘出的圜丘暂时隔离。龚国强说,遗址平时不对外开放,由专门的文物保护员看护,每年会对坛体进行小范围修补。

天坛遗址南侧的高层建筑也会对文物环境带来影响。安家瑶说,现在院墙已经侵犯了坛体本身。此外,坛体周围区域应该还有其他古迹。如果建筑物和人为活动过多,会对文物造成破坏。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西安2018年底前全面完成薄弱学校改造工作 保障中小学寄宿学生每人1个床位

2017-02-11 09:11阅读

西安警方全力确保元宵节安全 实现“九个大幅下降”

2017-02-10 19:58阅读

热烈祝贺大西安(咸阳)文体功能区升级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打造未来城市新标杆——大西安(咸阳)文体功

2017-02-10 12:01阅读

西安市政务服务中心王新法:实行网上预审 让群众办事只跑一次

2017-02-09 20:23阅读

市长上官吉庆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 审议通过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 部署今年安全生产工作 听取第六期电

2017-02-09 11:22阅读

元宵节将至 西安警方再次提醒市民继续遵守禁放规定

2017-02-08 18:51阅读

今晚8时问政西安市环保局 举报污染打这些电话

2017-02-08 17:43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