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大爱托举“国”与“家”
本报记者 朱媛媛
开栏语
汉中位于中国的北方之南,南方之北,秦岭北屏,巴山南迤,汤汤汉水流淌其间,独特而美丽的山川地脉孕育了无数杰出人物,续写了一代代天汉儿女在人类文明历史进程中的精彩篇章。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他们的故事每每激发作为汉中人的自豪感,提升了汉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成为“两汉三国真美汉中”的灵魂组成部分。
本报自今天起开辟《真美汉中人》专栏,每隔一周就会推出一位,他们或是中国好人、陕西好人,或是省市道德模范、文明家庭,或在外地外国有一定影响力又对家乡有一定贡献的汉中籍人士,或天汉名家等等。专栏稿件以人物通讯、专访、长篇纪实为体裁,以讲故事的方式,图文并茂地呈现我们身边可亲可敬可学的榜样,凝聚热爱汉中、建设家乡的正能量,为建设高水平的“三市”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他是一名军人,19年来一直坚守在海拔4860米的唐古拉泵站工作,矢志军营建功业,扎根高原做奉献。她是一名军嫂,结婚11年来留在南郑山区无怨无悔悉心照顾公婆、幼子,他们相距千里,用爱谱写了新的家国情怀。
2016年12月12日,在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他们荣获“全国文明家庭”称号,成为我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家庭,并且作为全国文明家庭代表参加2017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2月24日,记者见到了主人公——“最美军嫂”丁,听她讲述这个车马很慢、书信很远、爱情很长的故事。
鸿雁传书是最浪漫的事
1998年,南郑县新集镇木坪村小伙儿邱宏涛应征入伍,他怀着保国戍边的理想,来到了青海省唐古拉山总后青藏兵站部某团,成为一名边防战士。唐古拉山的雄伟和博大,让他很快爱上了脚下的这片土地,并以最短的时间适应了身体对高原的不良反应。他不仅聪明机灵,而且勤劳厚道、踏实肯干,在战友间人缘很好。
1999年,偶然机会,战友的爱人从浙江来驻地探亲,谈笑间说要给他介绍认识一个善良漂亮的姑娘,19岁的邱宏涛从她手中接过了那张写有丁赟名字的通信纸条,内心紧张又惶恐。“从来没给女孩儿写过信,要不要写?怎么写?写了人家不回怎么办?……那天晚上我碾转反侧。”他在电话里笑着说到。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他给当时还在浙江湖州上学的丁赟寄去了第一封信。当时这个身处“一年刮一次风,从正月初一刮到大年三十”高原环境的士兵,不曾想到,能得到远在千里之外一个江南女孩的回复。
丁赟说,她也不曾想到这封来自海拔4860米的信,从此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那封信原本是抱着看完扔掉的想法打开的,而看完后又觉得从那么远的地方寄过来很不容易,就给邱宏涛回了信。从此,交往就这样开始了,书信交流逐渐增多,他们成了无话不说的笔友,谈唐古拉的风土人情、谈多姿多彩的学校生活、谈人生理想和未来追求……在信中他们互相关心,互相鼓励。
两个人一个人在长江头,一个人在长江尾。中间隔着千山万水,鸿雁传书也主要依靠每半个月有一趟从格尔木来的运菜给养车。“运气好的话,刚好赶到信件到,就能带上来,我再把写好的信让帮带回去寄走。”邱宏涛说,要是碰到恶劣天气,给养车上不来,他常常一两个月都收不到丁赟的来信,可有时候,又同时能收到几封信。收不到信的时候,他就多写上几封信攒下来,而丁也在期待每一封信的到来。
3523封信是使者,也是红娘
两人坚持通信长达8年,共3523多封信,可却从未见过一次面。每一封信都牵动着这对年轻人,让他们的心越靠越近。2004年,丁赟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邱宏涛将深藏了多年的真情吐露,两人正式确定恋爱关系。
无法给女友送上玫瑰花,于是,邱宏涛在宿舍养了一盆月季,“我们那里的条件,长出来需要两三年的时间。”他说,为了让月季生长得快些,他将部队发的维生素融化当做肥料浇花。
月季终于开花了,看着娇艳的花朵他高兴坏了,立即将花瓣夹在信封里寄给她。“我后来才知道,她收到信边走边看,然后又满楼道地找花瓣。”他还徒步十几公里去找过女友好奇的雪莲花,“但是我收到信时,已经是一团枯草,根本想象不到他信里说的那么漂亮。”丁赟笑着说。
2005年,趁休假,邱宏涛前往湖州,两人第一次见面。但他俩的关系却遭到丁父母的极力反对,“即使是现在想起来,一点也不奇怪,两个人的差距太大了。”邱宏涛说。
三天后,他又回到了部队。开始不停地给父母写信、打电话,介绍家里情况,两个人的感情,以后的打算等等,不管电话中有多少次碰壁,他还是不断地讲电话拨过去。家里的丁赟也是费尽心思努力劝说。“我俩其实性格挺像的,认定的事情永远不会改。家里人看我怎么劝都还坚持选他,一度认为我中了邪,那段时间过得很艰难。”每次与父母进行沟通无效后,她不但没有灰心丧气,反而更加激发了她对爱情和自由的渴望。
2006年元旦,邱宏涛再次来到湖州。1月23日,两人偷偷领了结婚证。随后,丁赟离开了从小生长的江南,跟随丈夫来到南郑县老家过年。
勇挑重担,只因是军嫂
她在给邱宏涛的一封信中写道:“我希望清晨推开窗的那一刻,你能站在唐古拉的风里云里,感受到我炙热的心意,期待我们春暖花开的时候……”但是直到她第一次踏上了唐古拉山后才知道,这里根本没有什么春暖花开,只是在高原军人那种特别的精神花园里,青藏高原才变成了鲜花盛开的地方。
由于高原反应强烈,她睡不着觉,吃不下饭,直吐黄水。面对丁赟的各种不适应,战友们纷纷赶来解围,给她送来舍不得吃的冻僵了的小西红柿、皱巴巴的蔫苹果以及乐观和热情……
在这一切营造起来的美好背后,丁赟看到了战士们洗漱时淌出来的鼻血,洗头时盆底脱落的头发,黑红的脸庞,乌紫的嘴唇,气候的侵蚀让他们显得比实际年龄更加苍老。看到这一切,她很心疼,心疼邱宏涛,心疼这帮拿生命履行职责的战士。
“婚姻就是拿自己的一生来回答对方。”丁赟很喜欢这句话。正因为如此,她在走下唐古拉后,便不顾亲朋好友劝阻,毅然辞掉了中石油湖州分公司会计工作,准备去照顾丈夫的父母,让他在前方安心工作。
对于她的这种做法,身边人都觉得她太“傻”,拿自己的前途和幸福去做赌注。“离家的时候,我父亲说,我要是嫁给他,他们就当没生过我这个女儿!母亲也在一旁哭个不停。走的时候,外婆拉着我的手说,要是觉得苦就回来。”丁赟咬紧牙关没有回头,踏上了西去的火车。
本想着所有遇到的困难,自己都能应付过去,可是生活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作为一个初来乍到的“山里媳妇”,她首先要做的,就是努力去适应从来没有体验过的生活方式。不会用柴火灶做饭,她学;不会种地,她也学。就这样,她从一个曾经都不会做家务的“大小姐”变成了一个什么都会做的农村贤惠媳妇,这期间吃了多少苦,只有她自己知道,和丈夫不间断地通信是她孤寂生活中唯一的慰藉。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
斌斌长在富饶之地,受过高等教育,有过体面的工作,长得又好看。一个城市女孩怎么能在小山村长期待下去呢?刚开始,我们真是心里没底。但这么多年过去了,她不仅没走,还把家里家外张罗得很好。十里八村都说我们家娶了个好儿媳妇。”邱宏涛的母亲米明霞向记者说到。
从来只报喜不报忧
怀孕期间,丁拖着笨重的身体买菜、做饭、洗衣服,甚至到地里干活。有时,她也会偷偷地抹眼泪,自己也想过,如果不是嫁给军人,怀孕期间她应该被丈夫和家人捧在手心里呵护。即便如此,她也从未向邱宏涛抱怨过,也曾想把这一切向丈夫倾诉,但是为了让他能安心工作,每一次都选择了报平安。
由于孕期缺少营养和休息,孩子早产了。邱宏涛知道后心急如焚,但部队里未完成的任务却让他左右为难,等他回到家中时,孩子已经满月了。
都说女人生孩子是在鬼门关走一遭,而丁赟却在生完孩子后再次感受死亡所带来的恐惧。2009年,她被查出患有乳腺纤维瘤,医生说要立即做手术,将肿块取出化验。“我从小到大很少生病,突然说做手术,一下子很慌,也不知道到底有多严重。”她一个走进手术室,自己给自己签了手术确认书。还好,后来检验是良性,让她松了一口气。
2010年,命运却又和她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她发现身上一颗黑痣变大疼痛,去医院检查后,医生告诉她这是黑色素痣病变,是一种恶性肿瘤的前兆,如果不及时动手术切除,后果非常严重。继上次手术过去还不到一年,又在一个地方,丁赟吓坏了,失眠了好几个晚上。脑子里一直想着,要不要告诉邱宏涛?要是手术失败了怎么办?癌细胞扩散了怎么办?为了不影响丈夫的工作,最后丁决定瞒着所有人去做手术,怕公婆知道后告诉邱宏涛,她向两位老人也隐瞒了这件事。
在医院病房焦急、忐忑不安地等待病理检验报告,终于有护士来通知说:“丁赟,你的病理化验结果出来了,是良性,可以出院了”。
她拿着化验报告单,蹲在医院的墙角号啕大哭。
“有的时候,你会觉得生活很残酷,让你直不起腰,但你咬咬牙站起来,会觉得自己又能扛起更多。”这是丁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光荣当选首届全国文明家庭2011年,邱宏涛的弟弟病故,公婆受到打击,一下子病倒了,丁赟一个人扛起了所有的家务和农活,每天换着花样给二老做饭,陪伴他们从丧子之痛的阴影中走出来。“那个时候觉得自己对这个家来说,真的很重要,我要是不担起来,这个家就垮了。那一年过后,我觉得自己越来越坚强了。”
丁赟和邱宏涛的儿子今年岁了,是个和邱宏涛的儿子今年10岁了,是个很懂事的孩子。他知道爸爸在遥远的唐古拉山上,知道他的父亲是光荣的高原军人。丁赟回忆,记得儿子刚上幼儿园,每个小朋友都要介绍自己,出乎意料地,孩子用稚嫩的嗓音慷慨激昂的告诉大家:“我爸爸是解放军,他在唐古拉山,那是个很高很远的地方,爸爸是我的偶像……”在这一刹那,丁赟多年的辛酸和委屈一下子涌上心头,但同时也感到骄傲与自豪,幸福的眼泪夺眶而出,冲刷掉了这些年又当爸又当妈的艰辛,冲刷掉了半夜两点抱着孩子来市区看病的艰辛,冲刷掉了多年的孤独与寂寞……
高原上的邱宏涛也没有辜负妻子的等待。刚分到唐古拉输油泵站时,他曾听老班长讲过,唐古拉有两个无法实现的梦想,一是栽活一棵树,另一个是干满15年。他曾精心种植过一棵适宜高原生长的刺槐,却终究没能熬过漫长的寒冬。第一个梦想破灭之后,他就一直默默地朝着第二个梦想努力。每天专注干一件事:维护柴油机,保证格拉输油管线这条高原“油龙”的畅通。
不知不觉中,第二个梦想在邱宏涛的坚守中实现了,如今他已在高原服役满19年,并且会继续。丁赟深知他的心思和意愿,总是干脆地说:“只要部队需要,你身体能够扛得住,我决不拖你后腿。”
他们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丁赟在在2013年被青藏兵站部评为“感动雪线年度人物”,2014年被中国双拥年度人物推选组委会评为“中国双拥年度人物社会拥军典范”,2015年被评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邱宏涛也先后获得“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晋升为所在部队首位高级士官。他所带的班成为践行强军目标、争当“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先进集体,被誉为唐古拉山上一面飘扬的红旗。
他们家先后被评为市“最美家庭”、省“三秦最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情系国防好家庭”。2016年12月12日,邱宏涛家庭作为文明家庭代表在京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在表彰大会上,邱宏涛说:“这次荣获全国文明家庭的荣誉,是对我们坚守纯真爱情、弘扬家庭美德的最高褒奖。我和妻子相约,一定把荣誉化为新的动力,干好国防事业、建设良好家风,把甜美的爱情和事业进行到底,用大爱托举‘国’与‘家’!”
陕西军旅作家钟法权还将他们的爱情故事写成书《雪莲花开》,目前已出版。
结婚11年来,因为相爱相守他们也得到了双方父母的认可。“我们家乡盛产杨梅,他总说没吃过,不知道是什么味道。每年7月,杨梅结果时,我爸就专门给他做了几罐杨梅酒,存起来等他回去喝,别人是一口都不能动的。”丁赟笑着向记者说到。
参加完春晚录制,大年初一邱宏涛回到了家中。今年妻子腹中又有了新生命,一家人都喜气洋洋,他每天变着花样做妻子爱吃的饭菜,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刻。并且今年对家庭有了新的计划,“没有见证第一个孩子的出生与成长,让我时常感到很遗憾。既然上天给了第二个宝宝,我希望好好表现。已经跟部队申请了,把他们娘俩接过来,一家人在一起生活一段时间。”邱宏涛说,因为要给儿子办理入学手续,爷俩已经先行过去,他很开心有独自照顾儿子的机会。
采访结束后,丁赟就开始整理第二天西行的行装,对于即将到来的新生活,她掩不住嘴角的笑意:“终于盼来了这样的好时光。”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