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宝鸡】别让石窟被死亡 王星

2017-03-03 18:17  宝鸡日报  字号:T|T

老实说,跑考古报道多年,但对石窟艺术的了解却并不多。小时候曾去过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记得那星罗棋布的窟龛、那神态各异的造像,抬头仰望才知自己的渺小。有人说,看古迹还是要趁早,因为古迹像人一样,日渐衰老,且不知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临。

当初次看到宝鸡境内的石窟时,惊喜很快被惊愕的表情所代替,他像一位瘦骨嶙峋的老人,看起来单薄且不健康。窟内的造像大多不知了去向,壁画、题记更是少得可怜,有的就仅剩下一座残窑。“这是啥?”“不知道!”对于大大小小的石窟,村里人多是给了这样的回复。可能它们看上去并不起眼,但在一些学者、文博工作者和市民的眼中,这些石窟绝对是散落在高崖上的遗珠。

我市的石窟遗存规模并不大,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共有33处石窟被列入宝鸡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在大数据时代,些许简单的文字就可能引起公众的关注,宝鸡人、外地人都希望能对石窟艺术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欣赏。这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对宝鸡地区石窟进行保护的同时,能不能采用一种新媒体,构建资源共享平台,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石窟保存的队伍中来。当然,这只是一种建议。

在采访中,生活在周围的乡民对石窟的了解很少,有的甚至不知道他们离文物这么近。有村中教书先生提出质疑,如果把这些石窟报道出去,会不会引来盗窟的贼?这种疑虑是必要的。但有一件真事值得分享,1997年,麟游县慈善寺石窟一尊佛首被盗。2013年,在文物部门和公安部门的合作下,这起16年前的文物被盗案告破,4名犯罪嫌疑人被抓获。我们要相信,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如果因为害怕被盗,而去刻意地藏着掖着,不去采取保护的措施,试问这些“孤寂老者”还能挨几个年头?“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或许,这才是古今之变的人生况味,但现在我坚信,保护石窟并非徒劳,因为多留一点就多一点希望!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莲湖区撸起袖子加油干 追赶超越促发展

    2017-03-03 17:03阅读

    【延安】广场真热闹 秧歌扭得欢

    2017-03-03 14:11阅读

    【铜川】为了孩子们舌尖上的安全 ——市食药监局加强学校及周边食品安全监管

    2017-03-03 08:27阅读

    西安教育局:若发生聚集性疫情 学校申请停课

    2017-03-02 23:28阅读

    【铜川】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 研究讨论有关议题 严维佳主持并讲话

    2017-03-02 08:14阅读

    延安海关迎来2017年进口征税“开门红”

    2017-03-01 14:08阅读

    宝鸡市民将享受啥福利?

    2017-02-28 18:3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