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连忠照:38年病痛矢志不渝,笔耕不辍笑对人生
说起连忠照,他有很多头衔,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散文学会会员、陕西最具影响力残疾人作家之一、陕西自强模范可谁也不会想到,这些荣誉的背后,他究竟经历着怎样的艰辛,才一路笑着坚持了下来。
11岁噩运连连,病痛折磨中开启文学梦
3月7日上午,旬邑县园丁小区,屋外明媚的阳光洒进连忠照一楼的小屋,暖意融融。屋内很安静,连忠照坐在床前看书,妻子刘向月在一旁的电脑前一遍一遍校对着文章。他们身旁都搁着一副拐杖,显得有些刺眼。
您想问什么可以写下来,虽然,忠照听不见,可是他说话交流没问题!妻子刘向月微笑地提醒着。
连忠照出生在旬邑县清源乡连家村的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虽然,日子清苦,但是对连忠照来说却是最难忘的一段童年时光,因为那时的他可以和其他孩子一样快乐的上学、健康的蹦跳、欢闹。不幸的降临是在他11岁的那个夏天。那时,左腿忽然患了很严重的骨髓炎,即使我每天忍受剧痛折磨,即使家人倾家荡产抬着我四处求医,都没能让病情好转,腿没治好,反而几个月后,因为药物中毒导致双耳又失聪,从此我的世界寂静无声。采访时,连忠照用书写向记者回忆着多年前的情景。笔尖有些颤,连忠照停了停继续写到,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再也没有踏进校园一步。可是对知识的渴求没有让我因为不能正常行走,不能听见声音而停下脚步。
从那时起,连忠照每天就躺在床上读书,文学、地理、历史、哲学,只要能得到的书他都看。家里买不起书,就四处借书读,乡亲们得知他的情况也纷纷伸援手帮他找书。路上看到旧报纸、别人家糊在墙上的报纸他都如获至宝不放过,一遍一遍的读。随着读书量的不断增大,连忠照发现自己尤其对文学方面的书籍感兴趣,而小小的文学梦想也逐渐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坚持文学梦想不放弃,最终成就美好姻缘
连忠照说, 只有读书能让他忘记病痛,每次得到一本好书,他就一整天眼睛不离书页,直到深夜,灯油熬干了,他才恋恋不舍地放下书本。知识储备到一定程度,他就着手实现自己的文学梦想,开始写作。我梦想当一名作家,像巴金那样写出感人至深的美好文字。连忠照告诉记者,起初,他常常在别人用过的作业本背面,写下一行行文字,修改后,再工整地誊写到作文本上,还会在封面画上图画。父母都是文盲,不知道他这样学习有没有用。因他喜欢,父母就用家里卖了的鸡蛋钱,让姐姐帮他报了一家文学函授学校。在老师指导下,连忠照从此开始发表作品。
也正是因为发表的这些文章,让他得到了一份千里以外的好姻缘。说到这里,妻子刘向月脸色有些微红,接过话。我的老家在云南,因为从小双腿得了小儿麻痹影响到行走,难得出门,难得与外界交流,所以大部分时间也在读书写作中度过,忠照报的那所文学函授学校,当时我也报了,在我们的内部刊物上经常会看到他发表的文章,就深深被他的文字所吸引。刘向月说,随后,她就主动联系了连忠照,并经常书信来往,文学写作上的交流,生活上的苦闷的倾诉,让原本远隔千里的心逐渐拉在一起。经过近两年的书信来往,刘向月下定决心来旬邑寻找连忠照。说实话,见到他后,对于他们家里贫苦的现状和他的身体状况,我还是有一点小小的失望,但是,他和他的家人却用最真诚的真心打动了我,感动了我,让我感受到在自己家中都不曾感受到的重视和温暖,最后,我依然留了下来。
刘向月说,虽然结婚后,生活对于他们两个残疾来说依旧艰难,但是随着两个女儿的相继诞生,对生活、对未来也是充满希望。
不向命运低头,夫妻连心度困难,实现梦想
成家后,因为生活困难,连忠照不得不暂时放下笔,他说,那十八年间,他几乎什么都做过,摆地摊,开书店、卖副食,办话吧,帮人修补衣裤等。开书店那会,为了省钱,晚上他就睡在车站候车室,或者公园的长椅上,来回两天时间只吃一顿饭。有一年春节后,还在火车站结冰的广场上坐了一夜。生活是艰难的,但他从来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梦想,一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攒够一笔生活费,可以安心写作。
谁料,1997年,他的病情再次恶化,他的两条腿都疼痛得无法活动,连腰椎都剧烈地疼痛。医生给他注射药品时,他产生严重的过敏反应,再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经过半年治疗,病情得到控制,却花光了他们仅有的一点积蓄。夫妻俩没有向命运屈服,向着梦想,从头再来。那段日子,忠照趴在床上,侧着身子压住病腿,顶着疼痛,开始创作第一部长篇小说《生命的微笑》。他希望用生动的文字来展现当代残疾人的生存状态和感人至深的亲情、爱情这可以说就是他自己的故事。刘向月告诉记者,值得庆幸的是,2012年《生命的微笑》在省作协的帮助下,得以出版。《生命的微笑》的序文《一个残疾人的文学人生》和史铁生的小说《命若琴弦》一起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中学语文阅读教材。
可是噩运没有因为连忠照的坚强就放过他,2014年,连忠照的病情越来越重,每天都痛得躺不下也坐不住,饱受病痛折磨。在省市作协、省文学基金会、省市县残联、旬邑县政府及民政部门和著名作家陈忠实、贾平凹的多方资助下,连忠照又做了高位截肢手术。虽然,没有了左腿,但是我还清晰的记得,当时忠照从手术室退出来时是笑着的,他说,自己再次获得新生,失去了一条腿,但是他还有一条腿,耳朵听不见了,但是还有眼睛能看得见。刘向月回忆眼眶泛红地看向丈夫,他真的让自己都佩服,太坚强了。
文学路上再启程,随后连忠照继续写作,妻子刘向月就作为读者给他提意见,进行修改,夫妻搭档完成他的文学梦想。而连忠照也先后获得陕西奋进文学奖、中华新好散文征文优秀奖,《散文世界》杂志征文优秀奖等十多种奖励。被媒体誉为陕西文学界的史铁生。2014年更是被陕西省政府授予陕西自强模范奖章。2016年12月,出版了散文集《诗意旬邑》。长篇小说《钗头凤》被选人陕西重大文艺精品项目,目前也已经完成。我的下一个目标是,写一部反映渭北百年社会现实的长篇小说,展现哺育他成长的这方故土风土人情历史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连忠照笑着说,别人看自己很苦很惨,但他觉得自己还是很幸运,起码还有能力追求自己的梦想,还有那么多好心人关注、关心着自己,他希望用自己这种坚强乐观的心态,用自己原汁原味的生命情感写出的文章,来深深撞击更多读者的心灵,拨动着人们的生命之弦,奏出了一曲生命之歌。
本报记者 马沅聪 文/图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