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千阳塬顶现西周烽火台? 市考古研究所称是汉代烽燧
日前,几名千阳文史爱好者在县城东南的墩台塬塬顶,发现一座疑似西周时期的烽火台。
记者在现场看到,烽火台坐落在一片麦地当中,紧偎于塬顶台地的边缘。台身由黄土夯就,呈圆台烟囱状,上窄下宽,台顶仅能容纳三四个人站立。站在台顶向西北望是千阳县城,东南可以望见几十里以外的凤翔县灵山建筑,塬下面的千湖湿地清晰可见。“千阳境内烽火台遗址七八处,这是见过的最完整的!”对于烽火台的年代,几名千阳文史爱好
者认为是西周的,依据是千阳政协有两位研究历史的老先生曾写文章说,西周当时最危险的敌人是西戎,千阳是西岐的西大门,建烽火台为了防御西戎的进攻。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烽火台基本就失去了作用。汉代各地建有驿馆,靠骑马传递军情,所以不可能再建烽火台。
果真是西周留下的烽火台吗?记者询问市考古研究所专家。专家讲,2008年曾对该处文物做过普查,当时残高6.5米,夯层厚度8-10厘米,夯窝呈圆弧形,直径12厘米。根据夯筑特点,推测最早为汉代烽燧,用于防御。而西周时期的夯窝小似乒乓球。至于烽火台的使用,一直持续到清末民国。“虽然没有定等级,我们建议当地政府采取必要措施加强保护和管理。这座烽燧对研究汉代千阳地区军事通讯和筑造手段有一定价值。”
本报记者巨侃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