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永远把群众满意放心头——全省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眉县司法局小记
本报记者弓旭东
用 心 劝说,为父子俩化解十几年的恩怨;用情办事,为刑释人员解决“三无”问题;用法援助,让发生意外无钱医治者走出困境……这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饱含着司法行政干部的为民情怀。近年来,眉县司法局用法治宣传推动依法治理,用矛盾化解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用法律服务助力县域经济发展,让司法行政工作硕果累累。前不久,该局荣膺2016年度全省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这也是我市司法行政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那么,他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记者前往一探究竟。
踏实干事干出“样板”工作
3月9日,初春时节,草长莺飞。趁着风和日丽,记者来到眉县司法局。只见工作人员紧张地忙碌着,“开春不少群众要外出务工,趁着这个时间,我们在各村展开普法宣传工作,大家手头的活都很忙!”该局局长赵科林说,无论是矛盾化解还是普法宣传,都要踏踏实实干好,干成司法行政中的“样板”工作。
踏实干事,就是要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把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再难的事也要用心做细做实。眉县司法人这样想着,也这样做着。首善街道办景贤社区一个上世纪90年代的家属院,在进行天然气改造时,由于没有物业,小区26户居民就委托代收水电费的小区住户老王与施工方协调实施改造。在预算与决算后,在居民补缴费用的问题上,居民与老王产生了信任危机。首善司法所长张军伟得此消息后,主动介入调解,通过与施工方、材料供应商、小区居民等走访了解和收集票据,给居民算清了账目,消除了双方的误会,还了老王清白。
踏实干事,就是要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把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再难的事也要用心做细做实。眉县司法人这样想着,也这样做着。首善街道办景贤社区一个上世纪90年代的家属院,在进行天然气改造时,由于没有物业,小区26户居民就委托代收水电费的小区住户老王与施工方协调实施改造。在预算与决算后,在居民补缴费用的问题上,居民与老王产生了信任危机。首善司法所长张军伟得此消息后,主动介入调解,通过与施工方、材料供应商、小区居民等走访了解和收集票据,给居民算清了账目,消除了双方的误会,还了老王清白。
近年来,眉县司法局把党建工作与法律服务融合起来,积极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带头作用,以党建统领业务工作,在业务中强化党建,在服务群众中体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法律援助“六进”活动中,全县122个村全部建立了法律援助工作联络点,群众有困难可以就近及时得到法律帮助,法援工作做到了群众家门口。去年全年受理“12348”法律服务专线电话364个,接待来访咨询1277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50件,挽回经济损失371万余元。
把基层党建与法律服务集合,使党建工作有了实在的载体,也使服务群众工作更加精准。他们的这一做法受到了县委组织部领导的肯定,认为实现了党建与业务的两促进两不误。
用心宣传让群众学法用法入脑入心
眉县是“中国猕猴桃之乡”,用法律来维护果农的合法权益成为普法的一个侧重点。近几年,每到猕猴桃收获季之前,县司法局都会通过上法治课、请专家讲法律知识、散发普法知识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向猕猴桃经销商、中间代办和果农讲解法律知识。
由于基层司法所人员少,矛盾纠纷化解任务重,该局还创新培训机制,每年对镇村调解员开展两次调解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基层调解人员的调解技能和业务水平。不少干了大半辈子的“老司法”以老带新,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调解窍门传授给大家,营头司法所的老魏就把农村矛盾纠纷案例进行归类,将自己十多年调解的案例汇编成小册子,让村里调解员学习,在村组通过“以案说法”进行宣讲,提高广大村民的法治观念。在普法中,该局还组织开展全县领导干部无纸化普法考试、行政执法单位月考试、法律进工地、“三伏天”法治纳凉晚会、法治电影巡回演出等活动,更是把普法宣传渗透到全县的角角落落。
在帮助服务社区矫正人员中,该局主动与企业联系,在槐芽鸿盛果筐厂成立了新航驿站,专门为社区服刑、刑满释放的无住处、无生活来源、无亲人人员提供工作岗位,解决吃饭和暂住等问题。新航驿站成立4年来,已先后为17名社区服刑人员提供了就业岗位,帮助他们尽快融入社会,实现自我回归。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